2018年最后一天工作日,再转眼,我面对的将是2019。
之前曾计划2018年结束前,写一封信给七年后的自己,还剩两天,信估计是写不出来了,不是客观原因而是主观无力。未来的设想对我而言太难了。我可以知道明天的计划,可以写出一周的计划,但一个月、一年,难度系数随着时间长度而上升;七年,更像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我不知道那时我会到达哪里。
大约一周前,突然心底萌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在元旦时要进行一次“断舍离”的行动。想法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心底非常迫切,急不可耐地清除微信陌生人,屏蔽微信公众号,计划阅读《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些被广为推荐的书籍。一个星期过去了,我终于可以松口气,打开《断舍离》的电子书,首先看到的是张德芬的序。
大学的一次生日,朋友送了我一本书,名字叫做《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听过这位作者,也不知道这本书有什么用,我心底甚至有一些疑问,朋友为何送我这本书,我喜欢的是文学小说作品啊?尽管如此,我还是翻开书,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但也仅此而已,这本书很快就被我遗忘了。后来网络上,当这本书在我眼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作者名字的曝光率越来越高,我才想起,这不就是朋友曾经送给我的那本书及其作者吗?我是肉眼凡胎不识璞玉啊。
回到刚才的序,张德芬说:“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的三步就”是“断”、“舍”、“离”。“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她说,“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有些人比较幸运,他们的计算机程序(思想)比较健康,……然而,对那些比较不幸的人来说,他们天生就是悲观主义者,思考问题也比较负面。“”当你每次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并且,她举出自己的例子,“我个人灵修多年,觉得要戒掉那些不幸福念头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不断地观察。观察到自己在思想所编织的牢笼之中,知道自己是念头的囚犯……我们可以进一步剪断囚禁我们的枷锁,感受到自由解脱的滋味。”
再过几天,我的简书日更45天的目标就达到了。在这期间,我的总体心态是平静的,但有时候还是会有一丝情绪起伏,比如无人问津,比如分享过几次,也没有得到任何好的反馈,不免产生一丝怀疑,我这样坚持真的有意义吗?我真的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做没有结果的事正确吗?昨天看到一篇简书文章自述称写作一年,写了二十几万字,日更已经成了习惯。我兴奋地拿出计算器,按照我现在的日根字数,如果写满一年,我大概能写40万字。我又想起了曾学会的“复利”的概念,什么力量最强大,每日坚持的力量最强大,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每天写日更,就是一种坚持。再联想到序言中所说,我的日更绝大部分都是自我对话,所以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观察。我应该庆幸,我的性格和风格让我很愿意做一些看起来不能用金钱直接衡量价值的事情;我应该更加坚定,写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不是为了他人,日更也不是,认识自己,剖析自己,面对自己,成为心理健康的自己,这才是我的唯一目的。
把日更变成自我观察集,把“断舍离”的法则融入生命,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和这些作者们一样,沉浸于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