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聊聊小孩子,因为经常陪着几个外甥侄儿
常遇到,舅舅,z又拿雪糕吃了改天又成了,伯伯,Y又玩游戏了
舅舅,J又看拿pad看电视了
因此要常处理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是他们内心的“公正”在起作用
慢慢琢磨之后发现是“利益”在起作用,对于3-4岁的孩子,很多时候做事儿都听从欲望
如果有人拿雪糕吃,他们没得到吃,那么最佳选择就变成了告状,这样之后要么大家都没得吃,这看起来没什么损失
最后的结果往往变成了大家都有雪糕吃,有游戏玩,可以看电视
继续琢磨,发现源头在大人这边,买吃的给他们一起买,买穿的给他们买一样的,利益相关就变成了需要“公平”对待
小孩子们真的非常了不起,3-4岁的孩子就把这些理解得非常通透了
继续说说外甥Y的事儿,有时候他们带着一岁多的外甥女玩,我想知道外甥女是否拉粑粑了,Y就马上去闻外甥女的尿不湿
Y常去姑妈家吃饭,有次姑妈问:我做的饭好吃还是你妈妈做的饭好吃
Y立即回:你做的饭好吃,妈妈做的更好吃
当日就有些震惊,这情商了不起啊,才四岁左右的孩子
和人打交道就能做到这么棒,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才能
追溯一下的话,和他母亲做生意有关,耳濡目染母亲和人打交道习得的
想到一个说法,我们来到世间,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着天赋的才能,响得叮叮当当的
只要我们留意,很容易就会注意到,有一些人袋子在身后,需要转身才能注意到
这时候继续探究才能随着时间变得“黯淡”的缘由
婴幼儿时候的才能就如一粒种子,而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壮大,需要合适的土壤和一些条件
才能的消逝,往往是慢慢的没了才能的应用场景,最后被丢弃,成为了“无用”之物
就像光要有持续的热量才能继续发光发热,就像植物要有持续的营养才能一年又一年开花结果
祝福他们的才能在以后的岁月里面可以继续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