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发黄色者。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两田黄一两金”。
田黄石的三大特征:石皮、萝卜丝纹、红筋格
1、形状:田黄石因常年经受溪流冲刷滚动,大多呈卵形,鉴定时我们先看其是否卵形。但也不是所以田黄都是卵形,有些因为地壳运动而裂开的田黄石会棱角突出。有石农曾经挖掘到棱角分明田黄石后,在附近找到了原石的断块,这便是因地动引起的移位。
2、手感:田黄石不冰不滑,用拇指轻抚表面,稍微有些粘手,手感无比温润,令人舒畅。
3、色泽:田黄石有很多种颜色:红、黑、白、灰、绿等,但无论哪一种颜色都会带有“黄味”。 它最大特点是温和柔丽毫无“火气”, 其中色调较浓的,人们称之为较“熟”或“老”,也有些田黄外浓内里淡,这便是俗话说的没有“熟透”了。
4、石皮:田黄石胚胎是没有石皮的,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溪流和土壤的包裹,外表就发生变化,形成了黄、白、黑等不同色皮,色皮又有厚、薄、稀之分,偶而还有双重皮、三重皮。
5、萝卜丝纹:肌理隐现萝卜丝纹,是田黄石的基本特征,但田黄石的纹理比萝卜丝更细更密更加隐化,且疏密有致。
6、红筋:田黄石的筋格是红色的,人们称之为“红筋”或“血管”。曾有人人工染红筋,但总有火气,易于识别。有句生意话叫“无格不成田”,其实田黄石无筋无格才是最好的。
7、质地:莹润细腻,温婉通灵,是前人形容田黄石的专用词语,是一种“感觉”、“味道”很难用文字来形容。
古代金石鉴赏家总结宝石“六德”: 细、结、润、腻、温、凝。
“细”者,纹理细致;“结”者,结构紧密;“润”者,滑润如脂;“腻”者,油腻欲滴;“温”者,蕴含宝气;:“凝”者,凝灵如冻。若以上“六德”兼具的田黄石便是上品。
田黄石被称为石帝,尤其传说乾隆皇帝做了一个“福寿田丰”的梦,更将田黄与帝王紧密的联结在一起,田黄石从此也就有了浓厚的帝王色彩,并且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只能在寿山溪旁的两三亩水田中才能觅得些许踪迹,其珍贵毋庸敷述,至清末已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传世的田黄石印章并不多见,也皆因田黄过于珍贵,原材成章,尤其是能成方章的。
田黄主要产自福建寿山村。在明清时期,田黄石更是被当做贡品献入皇宫,因此被称为“印石之王”。我国仅1公里地儿产田黄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是因为它只在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一块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层中才有,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无数次。上乘的田黄石古时就是无价之宝,现在更是价格飞涨,在国际市场上被大量外国机构和专家购买。
石中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