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除了那些消磨时间的理由外,大概听到最多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吧。
但人不可能像一个空的容器,比如:桶;书里的东西也不会像水一样,一滴不剩的注入这只桶里;更何况,知识越多,桶越满,人的能力未必越强啊!
人的改变每天都在发生,但方向不一定如这个人希望的那样,网络上不是流行着一句:“我终于变成了我讨厌的样子了”吗?
很多次,我都提过,书在读过以后,大部分都会被忘记。为了对抗遗忘,人们都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记笔记、背诵、联想、写作、实践。但书本里出现的某个人物,我们非常喜欢、某个令人尊敬的人、有趣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就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成为我们行为的一部分。
从这个方面来推导,知识改变命运,实际上是通过影响我们的人格来实现的。因为,想法指导行动,行动成为习惯,习惯成为性格。
我的大脑就好像有那么一间空房间,很早的时候,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坐在里面,空空荡荡,我们也就只能一个人面对外面的境遇。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有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坐下来。有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如:父母、老师、朋友;还有我们经过阅读而遇到的人。随着不断成长,房间里的人也会不断增加。他们会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给出自己的意见供我们选择。
这里着重提到的是,书中遇到的人,他们不会是我们真的认识,我们也不会了解他们的全部。那么读书多的人,那个房间里的人就会越多。书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知识,只要是被书中的人物影响了,那些人物就会帮助读书的人面对外面的一切,就好像自己活得像一支军队般。而这支军队只需要一点点线索,就能在大脑里获得感知。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体现。历史中很多伟大的人,他们的作品或是传记中,有很多关键时刻做的关键决定,并深深影响着后世。而后世的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不仅仅是敬佩,被影响的同时,也在日后的行为和思考中,这些有深刻印象的片段不断闪现,指导我们前行,诠释了这个段落开头那句话的精髓,显示出那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
通过阅读,让我们的“人格储备”逐渐充裕,遇到艰难的问题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调用起“储备”来解决问题就不会选择艰难,思考起来也不会难以联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