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我特别喜欢看国内关于企业家们的书籍。《成就梦想》了解了马云,《心若菩提》认识了曹德旺,《创京东》领略了刘强东,《藏锋》知道了刘永好,《激荡三十年》明白了王石,《褚橙》读懂了褚时健……
昨天中午我从三叔的书架上拿了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的书翻了翻,看了两页就丢不下了。俞敏洪老师的书不同于其他企业家那样高谈阔论,从一个很高的层面自上而下的向你阐述某一件事,给读者的思维不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压抑感。
读俞老师的书更想是与他面对面和你交流,他以一个老师的姿态和语气在向你耐心的解答各种问题。
众所周知,俞敏洪是一位从中国最基层的群体里走出来,并且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
看过2013年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应该都知道,电影里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的原型就是俞敏洪。高考考了三次,考上了中国北京大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北大”。入学后由于出身偏远山区的原因,俞敏洪特别自卑,以至于在大学中从来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与同学相处的方式也是无条件的服务于身边的同学。
在进入北大之后俞敏洪看到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再加上80年代兴起的留学热,俞敏洪也萌生了强烈的出国留学的想法。但当时的他连基本的普通话都说不好,想出过留学谈何容易,于是他做了一件在现在看来也不可思议的壮举——背英语词典。大学四年时间他硬生生的把厚厚的一本英语词典背的滚瓜烂熟,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正是有了这种近乎于蠢笨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俞敏洪,成就了今天的新东方。
反观现在的我,与俞老师的这种毅力比起来简直领我羞愧的无地自容。每天6点10分准时响起的闹钟都成了我挥之不去的噩梦,用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语形容就是“你连起床都费劲还谈什么梦想”。
俞老师的这本书《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用了昨天到今天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是我看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记录。看完后对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俞老师的坚持和专注。
1992年他从北大出来1994年才开始做新东方,从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能做到现在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影响力,他只是一心一意的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讲好每一堂课,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去对待。要知道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还在用心坚持做一件事是特别艰难的,先不谈眼前的困难,单周围人的舆论也不是随便人能承受的,就想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的晚上,缺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用心做事是一件很困难,尤其是在看不到光明的黑暗中坚持。但也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但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论语》中曾子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与别一起做事你尽心了吗?与朋友交往你信守诺言了吗?学到的东西你练习运用了吗?”。曾子的灵魂三问无一不是教人做人做事要用心,道理很简单,知道的人也很多,但是能做到其中一问的人却寥寥无几。
俞敏洪老师在这本书了更多的是让人学会用心的同时,也要学会坚持。在我们今天看来,向阿里巴巴、腾讯、万达包括他的新东方等等这些伟大的企业,都是他们的创始人从一开始一点一滴用心坚持才得到的结果,他们开始的时候是绝对想不到会有今天的成就。
俞敏洪老师在书中有一段话,我记得非常深刻,他说“当你向前走一万步,你越往前走越有意义,为什么?因为你在两边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和人。但是,当你坚持走到100万步,你就变成了旅行家。所以一件事做久了,本质就会改变”。
我对这段话深有体会,去年6月30号我来到了石家庄,在三叔的公司上班,住在公司旗下的酒店,三叔对我的待遇真的很好,我也在这里感谢我三叔。住的房间是健身房加乒乓球室再加卧室,住进去的第一天三叔就告诉我整个房间的卫生都由我来打扫,我一个人住了好多年懒散惯了,卫生做的很不理想,被三叔批评了一顿。今年2月18号,三叔再次上去的时候我的房间依然很脏,三叔再次把我狠狠的批评了一顿,之后我长了记性,就经常打扫房间,但我当时打扫的确是为了让他再上来时打乒乓球时不再骂我而打扫的,慢慢的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现在惊奇的发现我再打扫卫生的时候心里想的不再是为了让三叔不骂我而去打扫的,而是为了给我自己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而打扫的,也让我养成了喜欢收拾房间的习惯。
这应该就是俞敏洪老师讲的“一件事做久了,本质就会改变”。
就像《弟子规》里讲的一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其中“功夫到、滞塞通”我想用在这里也再合适不过了,只要你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最后用我喜欢的男演员于和伟老师的一句话和看我这篇文章的人一起共勉。
“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但要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
郝吉庆 敬上
2020.3.27
孤狼——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