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人民币汇率破7的新闻刷屏了朋友圈,带来了一波焦虑情绪,很多人买比特币避险,很多人抱怨即使996也挡不住赚的钱缩水,还有很多人在思考:
未来,到底改怎样应对大环境的改变?
作为个体,到底要做哪些准备才能抵挡未来的瞬息万变?
这本书里完全给出了答案。
所以这一周,我们先不去分析破7这事到底好不好,因为未来还会有很多类似的意外事件出现;
而这种意外事件什么时候发生、影响有多大,并不是我们个体层面可以掌握的。
但作为个体,我们目前能做的、可以做的,就是通过一些世界顶尖头脑的分析和眼界,去预判未来世界的样子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了解它、接受它、然后,为其做好准备。
仅此而已。
其实,预测未来的书市面上已经很多了,像凯文凯利的《失控》、《必然》,还有《未来简史》这种,那《爆裂》这本书有什么不同呢?
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有2个:
一个是这本书的作者很牛、另一个是大量的采访和实验让这本书的说服力更强了,让推测变得有理有据。
2
作者名字叫伊藤穰一,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领头人,国内的人可能对这个实验室了解不多,但你一定听过3D打印技术、编程教育、可穿戴设备、情感计算这些词吧?
其实,目前80%的互联网技术都来自这个实验室,而这个实验室也被称为“创造未来实验室”;
他们的研究方向就是——没有方向,只要你脑洞足够大,你就可以没有边界的发挥和实践你的想象,听起来是不是挺有意思?
但你应该想象不到,高材生云集的这么一个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竟然没有学位,曾经还两次从大学退学。
他本人在退学的时间里尝试过非常多的工作,比如夜店DJ、经营过书店、还参与创建多家公司,哦,对了,他还是一名风险投资人。
没有学位学士的伊藤穰一如何带领一群“疯子”开了世界上最牛的实验室呢?
自我驱动。
书里介绍了这么一个故事,日本突发了一次灾难性的污染事故,政府极力救灾,但人手和资源有限,连官方公布的各地污染数据都是错的;
在危机时刻,一个身在海外的科学家发出了一封邮件给几位同行,号召大家做点什么,于是这些科学家们建造了网上社区、做了一个更好用的数据检测设备、放了一个共享网站供人们随时查阅;
结果,政府没解决的问题,被这个海外专家解决了,而解决这次重大灾难的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伊藤穰一。
他虽然没有学士学位,但好奇心强的他自主学习了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也结交了很多不同领域的朋友;
所以,在危难的时刻,他能把过去的积累所学以及联动能力用在救灾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你看, 只要“你”永远在升级,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李开复老师在给这本书的推荐序中推测,不久的未来,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现代社会中50%以上的工作会消失。
这并不是吓唬大家,《纽约时报》已经大量使用机器人在写稿了,摩根大通也即将启用机器人进行全球股票交易算法。
而李开复老师自己在2016年尝试采用智能投资算法获得了比他的私人理财顾问高8倍的收益。
所以,未来,你的竞争对手不是你的同事、同学、以及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而是强大的人工智能和你自己。
如果没有自我驱动、随时升级的本事,没准下个被淘汰的就是你。
3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对未来的三个认识,以及应对未来变化的9大生存法则。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第一部分,作者对未来的三个认识: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个体来说,做什么样的准备才能因对瞬息万变的未来。
先说不对称性,书上是这样解释的,指的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今天少数人可以颠覆一个大机构。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以小博大的机会会更多,个体的力量被放大。
就像开头讲的作者的故事,政府办不了的事情,可能个体可以。
整个淘宝平台的运营可能都不如一个李佳琪。还有我们都知道的一些抖音博主,他们唱唱歌、跳跳舞讲讲段子,收益可能要赶上一家公司一年的利润总和。
所以,只要有特色和你独特的技能,个体很容易翻盘战胜大公司。
我之前在得到平台上解读过一本书,叫《柔道战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很多小公司用柔道战略战胜了大它好几个量级的公司。
那做为个体来讲,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1、选一个新鲜的赛道做准备
红利永远存在于新生的事物当中,所以,去找到那些还没“火起来”的东西,去尝试去做,那么一旦时机出现,翻盘的概率就会很大。
比如早期的抖音大v,都是一些注册比较早的用户,他们愿意每天下不同的app,去看哪个最好玩;
等到平台开始大规模运营引入新流量的时候,这些早期原住民自然就吸引了大一批原始粉丝,这可比你后来再绞尽脑汁想运营策略要快的多。
所以说做得好不如做得巧,时机选对了,可能要省力一半不止。
那怎样找到这些新生事物呢,很简单:多留意,多见人。
多听听别人最近在关注什么玩什么,然后听到一个好玩的东西,赶快去下载看看,登陆看看;
看看这些玩法是不是新鲜的,有么有尝试的价值,甚至,自己亲自去试试,没准就能发现一个新赛道。
2、“以旧换新”,跨界运营
你可能说新赛道哪有那么好找啊,确实,创新的东西并不多,恰好在创新的初期选中并投入它的机会也不多。
这种情况下,与其苦苦寻找,不如试试把“旧”的变成“新的”,也就是说在已有模式上做一些改变。
比如,把一小时电影缩短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就是把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形式换成了一个新颖的方式。这就属于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
再比如,我在《一个大三学生是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 100 万的?》文章里提到的那个案例,驱蚊片能驱蚊,但需要插电,只能在家里用,出来就没办法防蚊子了。
有个人就把插电换成了电池供电,把驱蚊片的装置改小,变成了随身防蚊片,销量就增加很多。
再再比如,你是一个程序员,你的主要“功能”就是写程序,那如果再创新一下,给你加个“会演讲”的功能,那你这个”产品“就升级成了会演讲的程序员。
那你就可以成为教大家写程序的老师,你的竞争赛道就从程序员行业跳到了老师行业。
你看,创新可以造成不对称,以旧换新也可以造成不对称。
除了刚才说的两条,你还想到哪些制造不对称的方法呢?下方留言给我~
下一节,我们继续解读伊藤穰一对未来的第二个认识:复杂性
作者:丫丫
编辑:喵小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