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我们将继续讨论设计模式,介绍代理模式,代理模式与很多设计模式有相似的地方,但其目的却又不同。如果读者多其他设计模式也有了解,相信在读完代理模式后,会觉得很相似,搞清楚代理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区别也特别重要。
原创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转载前请与作者取得联系。
为什么需要代理
在现实生活中,演员、歌手、导演需要经纪代理人来帮助打点外来事物,包括记者采访、接片、排片等,可以让明星们安心工作,安心生活。而上升到法律层面,打官司的时候都需要请律师,律师可以帮助你打赢官司或者减小损失,屏蔽普通老百姓不懂法律的缺陷。
而在计算机上的对象世界里,代理对象可以控制被代理对象的访问,例如访问权限,日志记录,服务监控,底层网络接口沟通等等。代理对象会屏蔽很多细节,让客户端使用者无须过多关心底层的逻辑实现,易于使用和发挥功效。
我们来看看代理模式的定义:
代理模式: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简单的说,代理模式就是创建一个代理对象,外部客户端会直接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然后代理对象会进行某些程度的控制,例如到底要不要把调用转给真实的对象控制等等。所有的事宜由代理对象负责处理。
代理模式的UML类图

- RealSubject和Proxy都实现了Subject接口,这样就允许任何客户端利用代理对象Proxy像处理RealSubject一样处理任何事宜。所以任何用到RealSubject的地方,都可以用Proxy来代替和客户端进行交互。
- 在Proxy对象中维持了Subject的引用对象,用组合依赖的方式实现对请求调用的转发处理。在某些情况下,Proxy还会负责RealSubject的创建和销毁,例如RPC远程调用时远程对象的创建,Redis缓存代理对象对jedis对象的创建等。
- 代理对象也可以在真是对象方法调用的前后增加一些业务逻辑,来完成一些功能且并不改变原有代码的实现。
代理对象的示例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代码实例来看看代理模式的实现。
首先定义Subject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request();
}
创建Subject接口的实现类:简单打印一句输出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request invoke");
}
}
创建代理类Proxy:带有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的代理类
publ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
private Subject subject;
public Proxy(Subject subject) {
this.subject =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prePost();
subject.request();
afterPost();
}
/**
* 前置处理
*/
protected void prePost() {
System.out.println("前置处理完毕");
}
/**
* 后置处理
*/
protected void afterPost() {
System.out.println("后置处理完毕");
}
}
客户端测试类
public class Prox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ject 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Proxy proxy = new Proxy(subject);
proxy.request();
}
}
在客户端测试类中,利用proxy代理对象调用request,request的方法会被转交给真正的对象进行处理。
输出:
前置处理完毕
request invoke
后置处理完毕
代理模式 VS 装饰器模式
谈到代理模式和装饰器模式的区别,想必很多读者都分不清。关键的点是两者的目的不同,但实现的功能有相似之处。
- 在很多读者看来装饰器模式和代理模式,都是将一个对象包装起来,然后提供额外的功能,例如代理模式可以增加日志记录功能,装饰器模式也能增加日志记录功能。从这点来看,两者的确非常相似。但是,两者目的不同,代理模式的目的是控制对象的访问,例如权限,RPC远程调用中的网络交互等等,而装饰器模式的目的是给对象增加额外的行为,但却实现不了像RPC远程调用中的网络交互的目的。也就是说代理模式实现了对象的解耦,访问对象和真实对象是不同的。
- 代理类所能代理的目标对象,由代理类决定。而装饰器类可装饰的对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构造方法组合而成。装饰器的本质是通过构造方法动态的进行组合,达到增加额外行为的功能。
- 代理类创建后,客户端甚至不需要知道被代理对象的真实存在。而装饰器类必须知道被装饰的类,并通过构造方法传递进去。
好了,不知道笔者有没有讲清楚他们的区别。如果仍不清楚,读者可以多复习下两个设计模式,并多对比对比和细节的区别。
推荐阅读
设计模式(一)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二)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三)装饰器模式
设计模式(四)简单工厂模式
设计模式(五)工厂方法模式
设计模式(六)抽象工厂模式
设计模式(七)单例模式你用对了吗
设计模式(八)适配器模式
设计模式(九)模板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