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门前特地照了一下镜子,看起来犀利无趣,和一位朋友首次约见,对方说我看着比较慈祥。虽然觉得慈祥一词暂时不适用于我,但依然被如此冲突的感受惊讶到了,同一天的时间,我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自己竟如此不同吗?哪一个才是我呢?还是都是我?如果犀利无趣和慈祥作为性格的一组,它们在我身上呈现的冲突显然是很大的,这只是突出的一组,我很好奇到我“离开”的时候,留下的会是什么样的意象,也就是说这些冲突时候会凝聚成(或者提纯?)怎样的意象?里普利所描述的“灵魂成品具有易弯折和柔软的状态,这让人感觉“不自然”。可见,柔软和蔼不是自然形成的样貌,那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就像我所看到的犀利无趣和对方看到的慈祥,如果都被允许安放在性格之内,是否就不同了呢?冲突转化成柔软和弹性。这么说来的话,这趟“布满荆棘”的“衰老的旅程”还是值得走一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