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破坏的勇气。
朋友T是一个痛快的女孩。为什么说痛快?因为我做不到她那样,可以完全表达自己。比如一起出去玩耍,本来你想着下午看书,可是碍于情面,没能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
她不会。
当我们约她的时候,她的第一顺位是自己。她喜欢睡觉,尤其是冬天天气暖和的时候,睡一下午。可我们想着天儿好,出去溜溜圈,假期又短,好不容易能聚在一起,不能错过。她会直接说:“我想睡觉。”
在她身上,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自己的感受是第一位,其次才是其次。
作为大人眼中的乖乖女,从小到大,就像是被固定在一个叫做“标准”的模子里,成长的痕迹像即成的铁轨,导致我性格中有很强的完美主义。
看到很漂亮的芒果,不愿意张开自己的虎口;漂亮的裙子,总是要先“供奉”一段时间;人际关系也要小心翼翼地维持,不愿意甚至不敢与对方产生冲突。
这种努力在维持着的美好,好像只是冰山一角,付出的精力尚可推倒重来。
上次一起玩沙子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小孩子的“雪糕”杰作,本来是整整齐齐的九个米其林,朋友Y瞬间一脚,开了两盒。
当时一阵触动,想起了T,她们的共性就在于很痛快。既有破坏的果决,也有重新再来的勇气。
🪶
对的人,不怕麻烦。
室友说:“你很怕麻烦。”
小时候,怕麻烦父母,下雨天鞋子湿透了,也不哭不闹;上学后,怕麻烦老师,每门课都认真听讲,一字不拉地听话,于是戴了三年的红领巾,用17天将3~6年级的课后单词每个抄50遍;初中时,怕父母担心,即使被欺负了,也会跟他们说在学校过得很好;高中……
原来,从一开始,我就把“麻烦”的开关跳闸了,这样的好处在于独立,从不依赖任何人,即便是挚友和亲人。坏处也显而易见,一旦遇到那个让自己充满安全感的人,就会一股脑地全部倾吐,丝毫没考虑对方是否会消化不良。
在人际关系中,我一直是个不算过关的loser。
我本不想用“失败者”这个词,毕竟我也不觉得自己失败,甚至有点小快乐。可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烦恼一直存在。只不过我假装不在意。
前任说:“你要说出来呀,你不说我怎么知道。”
室友说:“你可以第一次说出来,要不然之后再表现会让人很懵。况且有时候不是不在乎,是真没感知到。”
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包容我的人。
他们用行动让我的利刺收回,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我,他们努力生活让我看到了很多积极正向的回馈。
或许是以前不知道爱,拒绝了很多人释放好意的人,久而久之,剩下自己一个人感觉蛮自在,也就导致了人群中的茫然无措。
人多的时候,我会退避三舍。我常不由自主地拒绝对方伸出的援助之手,因为骨子里有个声音你一个人也可以。
不过,在团队生活中,我确实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力量的限度。或许,我该学习如何集体协作。先从麻烦开始吧。
🪶
你的心够大,烦恼才渺小。
第一份工作经历比较崎岖,所幸结局是面上了。不幸的是,上班的第一天就听到了令人惶恐的消息。
“去年12月的工资还没发,我等着交这个月(3月)的房租,也不知道啥时候发!”
“我在想着试用期结束,就辞职,我这几天在面试其他机会。“
……
这是下班的路上,听到的。
找工作的羡慕有工位的,有工位的想着退休,生活不在眼前,在远方。
刚毕业的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总觉得上天会眷顾自己。但还是惶恐了一个月,毕竟一直没有签劳动合同。
虽然我不懂法,但是我知道入职就要签合同。一个半月后,我签了合同。本以为可以安心工作了,可是又有了让人忧心的事情。
公司说转正后三个月交五险,可是同事的社保卡一点动静都没有,已经超过转正时间两个月。对于打工人而言,不缴纳社保意味着什么?少了国家的护身符。
在“公司”这个生态圈中,你就是最底层的植物,任何人都想吃你,榨干你的价值,最后说你毫无用处,只能待在底层。
当时很忧心,干什么事情都不得劲,也不敢跟HR据理力争,年少诚实憨厚,在恶人眼里,就像是待捏的软柿子,碰你一下都要爆浆。
当时去武大散心,看着操场上的少年,那颗沉如死灰的心好像被点燃了。
我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
这件事是公司不对,为什么要让自己不舒心;为什么一定要呕心沥血,这只是份工作,还是一份看脸色薪资低的工作而已;为什么要完美要做好,对方还是自己厌恶的人?
那天的月亮很亮,夜晚的风很温柔,教学楼前的花儿开了,九点的图书馆灯火通明,我在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做不被定义的自己,取悦自己。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