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人,停止在原地动不了,不是不知道去哪里?而且不知道去哪里更好?为了不让纠结成为心魔,选择封印它。当收到刺激的时候,心就“痛”一下。有时候,时间的洗礼,会让真相被慢慢的冲刷出来。但又有时候,却沉淀成了心底的刺。
日子一天天过去,咨询的女孩和我的学生都开始回到工作正轨,我感到很欣慰,回想入行以来,一直坐着自己喜欢的事儿,还是很开心的,想着想着手机再次响起来,我一看正是被我上次按掉的电话,一看就知道是张某。
略作寒暄后,他直接切人主题,“彬哥,我的感觉的职业发展被困住了。”
“具体说说看。”我引导着问。
“我现在有两种发展路径,很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一种是做管理。另一种是做专家。”他分析了一下做专家和管理者的利弊”。
“做专业和做管理者,其中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专家的工作对象是事物,而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
张某有IT开发人员特有的严密逻辑和典型的思维方式,我边听边看张某的表情,他若有所思。
张某,科班计算机专业毕业,工作四年,月薪15k,一线开发项目组长。技术和公司业务逻辑熟练。感觉老板虽然重视,但是行业没有成长空间,房贷压力大,不敢轻易跳槽。同时老板任务高,手下出活慢,考虑彻底转管理,又担心转管理岗后自己的技术优势荒废。
我思考着,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也需要考虑性格或者兴趣。如果套用DSIC性格行为分析的话,通常技术类型人才SC特质的偏多。如果是个I型的,让他去沉闷的专业技术,也许他有能力做,但是可能会觉得很无趣。与张某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他很爱笑,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亲和力很强。
“我是做技术出身,现在对于专研技术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做技术会有点枯燥,但是如果是成为专家的话,又会很有成就感。如果是做管理的话,管理者需要经常开会,在这个团队中,有的时候反而像个打杂的,没有什么成就感。” 他在跟着我的节奏在进行思考。
“如果是做管理者,需要提升管理能力,和对人的敏感度。比如说,善于沟通,交际能力”我分析道。
在这个过程中,张某情感的导向似乎偏向于管理者,但是又有些顾虑。偶尔展眉一笑,偶尔眉头紧锁。
“回顾一下往昔,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吗?”我尝试用成就事件来梳理张某的能力优势。
能力优势:善于分析、逻辑思维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快速学习能力强、专注、认真、有耐心、抗压能力强、目标责任感强。
但是从能力方面,似乎从事技术或者管理方面的工作都可以。但是通过成就事件方面探索,张某的兴趣方面:喜欢做挑战的事情,不喜欢枯燥重复的事情;职业价值观方面,张某提到了成就感。
张某困于技术和管理之间,我提示道,你有没有喜欢的的技术和管理的两种结合岗位呢呢?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张某的眼睛一亮又暗了下去,兴致不高地说:“我之前考虑过,产品经理,其实我对产品经理是很感兴趣的。这个既需要有产品方面的知识,又需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我的顾虑是对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是很多。”还真的找到了既能够成为专家兼顾管理的岗位。或许,他其实早就知道的。
“假如你的能力够了或者说有足够的经验了,你想做产品经理的期待有多大?”紧接着我走了个强力提问“比如说,1-10分,1分是最低分,10分是最高分,你给想成为产品经理打个分,你会打几分?”
“肯定是10分啊。”相比较刚才的低气氛,此时张先生的神采上扬,语调也轻松。
“那么,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策略可以让你成为产品经理呢?”我继续提问。
“跳槽或者转型。如果是跳槽的话,我现在有房贷压力。如果是能转型就好了,我可以等待公司内部产品经理空缺的时候,申请转岗。”不用我多说什么,张某头脑中已经有个比较清晰思路。
到这里,张某其实就有答案了,但是没有信心深度思考。当他初步了解产品经理的嘿嘿,发现有很多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他不具备的,所以打了退堂鼓。
离目标更进一步:
除了等待产品经理职位空缺,申请转岗。在这个空档时间内,还需要做些什么能够让自己离目标更近呢?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能力和资源。运用生涯规划中,能力三核模型来分析。在技能和才干方面,他大部分是具备的。缺少产品知识、设计、产品思维等。我们一起把,后续需要做的事情列了出来。
结束时,张某很感慨的说“其实我的问题并不是卡在了纠结上,而且我不敢面对产品经理给我带来的挑战,选择了逃避和忽视。”这是一次很有趣的咨询,明明是二选一的问题,最后却发现了第三种可能。很多时候的纠结,是对未知的恐惧和逃避。
我笑道,其实你可以完全借用技术的优势去实现做一个懂技术的管理者,或者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哪条路技术都将成为你独有的优势,一来你更理解技术人员的工期和技术实现,二来你懂得那些功能的设计更贴合用户同时能够平衡当前团队条件下可实现度和开发压力。
他立刻笑了,就是,我一直没发现我的优势呢。
忽然想起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陪女朋友或者老婆买衣服的时候,如果她纠结于哪一件更好看的时候,你除了两件都买下之外,还有可以有另外一个策略:迅速找出第三件说“那两件都不好看,这件最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