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春晚”一如继往地担当起了国人最为期待的重头节目。
其实,“春晚”的意义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亲人之间享受幸福团圆的一种仪式——一家人饭后围坐于电视机前,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其实,如果把角度放宽泛一点,“春节联欢晚会”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宋朝。
比如,《好一个宋朝》一书写道:按照惯例,每年元旦(正月初一),宋朝廷举行国宴;与会者有皇帝、文武百官,以及辽、西夏、高句丽、大理等国所派的“贺正旦使”;席间,会有教坊伶人进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可以说,这套国宴所呈的文娱节目,便是宋朝人的“春晚”。
作者吴钩,宋史研究者、知名历史作家,著有《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仁宗:共治时代》等作品。
本书主要讲述了宋朝的文明成就和宋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具体内容包括“宋词故事、宋人过节、日常生活、商业社会”。
可以说,作者既描述了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的宋朝,也分析了两宋三百余年与各个朝代的对比:宋文化及社会制度更为开明。
比如,在法律上,宋朝没有贵贱之分,允许自由迁徙,出远门无需携带通行证和介绍信;但是,生活在汉唐或元明,想要出趟远门,都得事先在户口所在地开具好介绍信,否则就会在过关时被扣留或拘禁。
最为突出的是“结社自由”。
例如,演杂剧者有“绯绿社”,蹴球者有“齐云社”,唱曲者有“遏云社”,相扑者有“角抵社”,射弩者有“锦标社”,纹身者有“锦体社”,舞棒弄棍者有“英略社”,说书者有“雄辩社”,剃头匠有“净发社”……只需几位同好,便可结成一“社”。
而关于经济繁荣的表现,例子同样是数不胜数。
譬如,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就诞生于宋朝;在11-13世纪,宋钱曾是风靡东南亚的硬通货币;宋代的大城市,便已出现类似有价证券交易中心的“交引铺”;而宋朝非农业税的收入比例最高值接近85%,农业税占比十分微小,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一带一路”,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期就是宋元时期;当时的宋朝,整个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均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西洋、南洋诸国之间,有着繁忙的商贸活动。
相比而言,“郑和下西洋”只是朱明王朝耀兵于异邦之举,与商贸交流关系不大。
然而,宋朝人凭着遥遥领先于世界的造船技术、指南针和丰富的航海经验,商人们将商船开至南洋群岛,穿越马六甲海峡,驶入孟加拉湾,经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与波斯湾,再由阿拉伯海岸进入红海;原来,阿拉伯商人所控制航线的印度洋,在11-13世纪可是大宋商船的天下。
因此,《好一个宋朝》指出,很多写文章的人喜欢引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事实上,经人考证,汤因比从未说过此话;但是,这句广为传播的话也说明了一点——“生活在宋朝”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可能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王朝;就连宋史学家张邦炜先生也感慨:“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从前人们往往提到汉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
总之,作者吴钩去芜存菁 ,精选、结集编著了本书;旨在呈现宋人的寻常生活,让人真切体会宋人“如何过年过节、如何过小日子、如何吃喝玩乐、如何谈情说爱、如何购物做买卖”等等,以此构想出更为生动立体的宋人形象。
那么,今晚和宋朝人一起看“春晚”,体会不一样的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