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建立
前赵被后赵的政权取代,它的创始人是石勒,石勒的先祖们很可能生活在石国,也就是今天乌兹别克的塔什干洲,后来他们移居到中原,就以石为姓。
公元274年,石勒出生在上党武乡县,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榆社。少年时期的他吃了不少的苦,十四岁的时候和族人一起到洛阳做小贩,结果没多久又回到家乡务农。等到晋惠帝末年天下动乱的时候,又被人掳走做奴隶,后来又机缘巧合,聚集同伙,做了盗贼。
八王之乱爆发,无数人被卷入了这场政治与军事的斗争漩涡中。当司马颖被杀,他的旧部打算为司马颖报仇,石勒参与了这股力量,后来石勒又率兵归附了匈奴领袖刘渊。
这时,石勒手下已经有了一支大约十万人的队伍,开始在战争舞台上崭露头角。
公元311年,石勒全歼西晋军队,随后攻陷洛阳;公元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于襄国即赵王位,正式建立后赵。
公元329年,石勒消灭前赵,此时的北方地区,除了辽东和陇西地区,基本都被石勒统一。
石勒其人
一方面,他的确是十六国时代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另一方面,他又有一定的民族仇恨心理,加剧了后赵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第一方面,石勒虽然是胡人,但他很重视教育。他很喜欢儒家文化,曾经在襄国设立太学。他是真的希望能够通过太学机构来选拔人才,石勒先是选拔优秀的官吏作为老师,然后又增设了十多所像“宣文”、“崇教”这样的小学,让富贵人家的孩子们到里面去学习。
在地方上,石勒又在各个郡中设立了学官,想要入学的人,要经过三轮考试选拔,其中成绩优异的人,才会被推举到中央,破格录用。
石勒还很注重司法律令,他认为,常年的兼并和战乱导致了各地方的律令、司法都十分繁杂,这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他专门让人制定了国家律令,以便统一管理。
石勒不仅能够率军作战取得胜利,而且治国的思路也比较清晰,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重视教育和司法之外,石勒还减租缓刑,求贤纳谏。
当时石勒手下聚集了不少能人贤士。比如:崔遇,这是东汉末年名士崔琰的曾孙;石璞,这是西晋开国功臣石苞的曾孙,最后官至司徒;卢諶,这是曹魏政治家卢毓的曾孙,后来也官至侍中,等。在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当中,很多世家大族再次走上了仕途。
另一方面,他有很强的民族仇恨心理。
石勒的确是重用了很多汉族官员,但是他的宽容也只限于投降于他的汉人,有记载说,石勒起兵以后,曾杀了很多不投降,或者还没来得及投降的西晋王公和世家大族。
而且,当时的羯人和汉人在地位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后赵政权当中,严禁汉人称羯人为胡人,而要称他们为国人,而且羯人可以抢夺汉族官吏的财产。
这种不合理的规定无疑加深了民族间的矛盾。
公元333年,石勒病重,临死之前,他下令让儿子石弘即位。可就在石弘即位的第二年,一个叫做石虎的人谋权篡位,成为了新一任皇帝。
石虎篡位
石虎原本是个孤儿,早年被石勒的母亲收养,与石勒叔侄相称,石勒、石虎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
石勒走上了战争舞台之后,石虎凭借着勇猛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曾经官至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
石虎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勇猛;在生活当中相当残暴不仁。
石虎取代石弘成为皇帝以后,性格当中暴戾的一面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首先,后赵在石虎的统治之下,迅速走上了横征苛役的道路。《资治通鉴》记载,公元336年,石虎下令修建一座太武殿,整个宫殿光是台基就高两丈八尺,长六十五步,宽七十五步,全部用有纹理的砖石搭建,至于宫殿里的器物家具更是极尽奢华。
而此时的后赵大旱,“金一斤直粟二斗,百姓嗷然”,就是说由于旱灾严重,一斤金子只能买到两斗粟子,百姓嗷嗷待哺,但在石虎的命令下,举国上下依然徭役繁重。
石虎,对内,贪婪、好玩、好色,对外,他又穷兵黩武。从公元334年石虎即位,到349年石虎逝世,不过15年的时间,后赵就已经变得摇摇欲坠,像一株朽木一样了。
由于石虎的皇帝身份来的不正当,所以上行下效,他的儿子们为了皇位斗得非厉害。
元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但是年幼的他根本没有能力左右政局。在短暂的时间内,石虎的儿子之间又展开了帝位争夺战,最后被一个叫冉闵的人夺取了大权,后赵也就灭亡了。
从公元319年,石勒称赵王,到公元350年,冉闵推翻后赵统治,后赵国仅仅三十一年。
今天学习总结:
1、一个国家想要繁盛起来,那是相当的困难,但是一个国家要想衰退下去,那简直是太快,太容易了。
2、石虎篡位自立为皇帝,他的儿子们上行下效,在石虎还活着的时候,就展开了帝位争夺战民,死伤牵连无数。家风家德,言传身教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