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班路上,大家行色匆匆,我也如此。忽然后面两个清脆的女生对话被我的耳朵捕捉到:
“一大早上就耍大男子主义,坐在那儿就等着我伺候他!”
“这还不都是你惯的!”
“哼,等我再找一个伺候我的!”
说着,这两个靓妹的身影从我身边飘过。
一个优雅女孩貌似在赶公交车,因为我看见她回头看了一眼正从后面驶来的公交。这辆公交快速从她身边驶过,她想去赶又作罢。大约两秒钟,她又拔脚飞奔过去。我心里默念“快一些,快一些,你能赶上的!”
幸运的是,她赶到时,有一个人正在上车。
走进办公室,看见部门同事刚好也到了。与同事对视了一下,没有看到来自对方的清晨问候的笑脸。嗯,我心里是想要那个嘴角上扬表情的。
有一门语言被称为爱的语言,那就是“非暴力沟通”。在非暴力沟通里面,有一个关键要素,也是第一要素,叫做“观察”。这个观察可不是普通的观察,它非同一般。
说它非同一般,因为它是一个不带有思想的观察,即没有头脑参与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里面没有思考、没有想法、没有评论与判断。看只是看,看到真相。
上面那个在抱怨的靓妹,她的观察是老公没有伺候她,那么她心里很不满意,可能还会有点儿生气的情绪。那么那一刻她脑中一定有些想法:他应该来伺候我,他不应该耍大男子主义,我应该被照顾等等。
这些想法就不是观察,而是头脑的思想与评判。如果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头脑在参与过程,那么就会在心里积攒下因评判而产生的情绪。天长日久,这个靓妹就会变成一个怨妇,或许真的要去换一个能伺候她的老公呢。果真能实现吗?不尽然,因为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没有从这个非同一般的观察入手,去看到真相,即自己的内在需要。
那么她的内在需要是什么呢?就是对爱的渴望,希望被关爱、被呵护、被理解和包容。而这些恰恰又来自于自己的给予。
这就是透过观察,看到真相的过程。
前面那个赶车的优雅女孩,在犹豫是否赶车的时候,也一定有了脑中的评判:“我能赶上吗?值不值得去赶?赶不上会不会很丢人?”等等。这是脑中的声音,也是大脑的一个“创造”。而当她决定去赶车时,大脑也一定参与了非凡的创造,给她一个来自内心的声音:“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呢?如果你全力去赶,一定能赶上。你的事情你做主,与他人无关!”等等。
同样都是一些思想,当把观察的焦点放在对自己有帮助的想法上,不再去纠结对与错、好与坏、值与不值,而是聚焦自己想要的、然后身心合一地去做,同时再带着爱行动起来,那么还有什么实现不了的呢?
观察非同一般,你会观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