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每天早上阅读1小时,基本每周1本书。第一个月过去之后,读完了4本书,但收获甚微。这一次开始怀疑自己读书方法有问题,买了阅读相关的书籍<<越读者>>,<<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高效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和<<如何高效阅读>>,阅读了快速阅读,主题阅读相关的文章,发现了自己阅读速度不快,效率不高的问题。
1.没有目的。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以相同的频率读完。
2.逻辑不清。阅读时完全不了解此书的结构框架,文章各章节间的关系。
3.默读。从头到尾在心中默读。
4.没有输出。我们的脑容量不大,也没有过目不忘的超能力,读完能记住的内容少之又少。
5.缺乏思考。读书过程中,很少自我提问,记录自己的想法、感触。
6.缺少应用。书中传达的好的思想、方法很少应用在工作、生活中。
最最重要的是关于阅读从思想上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做书的奴隶,变被动为主动,明确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而不是全盘接收书中的内容。不再认为只有一字不落的读完才算真正读完。不再担心某部分内容没有阅读会错过什么重要信息。读书速度的快与慢不重要,能够根据书的难易程度自由调节就好。
思想上关于阅读有了正确的认识,找到了阅读低效的原因,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开始践行新方法。
1.解锁正确的读书姿势。尽量不要坐在床上或者躺着阅读。最好是坐在椅子上,靠着椅背,书的位置与眼睛构成45度角。用食指指尖沿着阅读的所在行掠过。通过此方法来改变自己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之后只是把每一个字都默念了一遍,理解的很少。
2.阅读前,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内容?读完本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即黄金圈法则2W1H。关于要学习的内容,自己当下的知识水平是什么,观点是什么,处理方式是什么?用于检验学习结果,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添砖加瓦。
3.了解作者背景,阅读腰封、序言和目录,快速浏览书中大标题,对全书内容有个全局概览,了解作者写作的结构框架以及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
4.阅读过程中,随时记录启发、感想。我们的感触或者灵感很多时候稍纵即逝,等到全书读完可能再也找不回当时的想法。书中空白处比较少,我们可以使用便签纸或者语音记录。阅读完之后,一定要输出,这又是一次加深理解、内化的过程。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个道理是明白的,但是让自己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就会觉得比较吃力。因此,一定要输出!输出!输出!输出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跟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或者写读书笔记、书评等等。
5.阅读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倒逼思考,将自己的思想与作者发生碰撞,会发现自己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6.有时读完一部分内容不知所云,所有的汉字我们都认识,但是拼出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我们却不知其中含义。不要担心,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这跟我们是否熟悉这个领域有很大关系,因为隔行如隔山呀。我们可以通过找主题句,将长难句化简为简单句的方式去理解。
7.读完一本书,刷新了我们某个观念,或者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或者告诉我们用什么方式解决某种问题,或者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等等,如果不去实践,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将这些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通过制定计划,进行刻意练习。
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再通过阅读,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添枝加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