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在北京无处安放的人们,如今还能去哪?

那些在北京无处安放的人们,如今还能去哪?

作者: 欧奈尔的琴弦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8:38 被阅读0次

    这是欧奈尔的琴弦第十七篇原创,每周不定期不定内容任性更新,不见不散。
    周末又被北京、郑州、广州的房市新规刷屏了,身边充满了各种焦虑不安,我在朋友圈做了个调查,如果有500w的现金将如何做资产配置,90%以上的人选择房市作为资产防御配置的方向,如此一致性的同向决策不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中长期成长规划和自己所处的城市生产关系发展相匹配的重要性?
    三四线城市目前是跟随一二线城市补涨还是背后有深层的逻辑?
    目前8090后在对学区房焦虑的同时,是否考虑过人口增速和代际传递所带来的结构性资源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挺大,每个都可以码几篇长文,本篇先大体讲个框架思考,有空再慢慢说,欢迎大家留言探讨交流。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先来三段名词,帮助解释一下以下论据。

    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

    一个城市从0到1,再到10的过程,其实也是城镇化发展的过程。
    在每个发展的阶段,所需要的生产力和对应的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发展。

    在钢筋水泥城市基础建设阶段,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农民工。
    在现代企业管理完善和的阶段,需要的是更细的分工协作,知识白领、技术工人、职业经理人等。
    在未来科技之巅高速飞跃的阶段,需要的是科学家、基因生物学家、艺术家、创意工作者等。

    我在大学的时候,当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匹配以及矛盾的时候,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现在开始慢慢懂了,这就是世界运行底层的规律,不可阻挡。

    每个发展的阶段,房价就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合格的清道夫,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不断地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匹配的人逐步无法适应这个城市,就好比温水煮青蛙一样。

    正如汪峰的《北京北京》里所唱的:“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

    过去一线城市的城镇化之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入,当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点以后,人口流入就逐步变成人口流出。

    国家50%的城镇化率是总量上的人口结构变化,反映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对应的是宏观问题,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

    城市70%的城镇化率是增量上的人口规模变化,反映的是外来人口流入城镇的过程。反映的是中观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人口和经济密度差吸引外来人口的问题。

    总结一下:对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以及职场成长者,不仅要面对自我认知成长的评估体系,,还要考虑自己所处的城市的发展路径博弈,以自己不确定的能力圈在未来不确定的市场中得到合理定价。

    2、VIVO、OPPO的狂欢

    思考一下,2016年手机销量中,为什么VIVO、OPPP异军突起,成为销量黑马?背后有怎样的逻辑?

    先丢结论吧,已经到一二线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回不到农村了,随着一二线需求的饱和,将逐步分流到城镇化率相对较低的城市。

    2016年北京人口净流入约2.4万人,延续2011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户籍人口增长约17.7万人,上海2015年出现人口净流出,2016年净流入仅约4.4万人。

    农民工人数增速近两年已跌至金融危机时期水平,其中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速大于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说明三四线城市成为农民工流出一二线大城市的主要目的地。

    另外也存在非典型人口回流现象,即虽然一二线城市农民工未回流三四线,但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品质、教育需求的驱动下,其父母子女大量迁移至三四线城市。

    随着人口回流,三四线城市不仅受益于人力资本注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同时,更高的收入水平也有助于刺激消费,加快消费升级。

    这也是今年投资策略里很重要的逻辑因子。

    3、代际传递

    路径依赖:人类只能利用已知事物理解新的事物。
    同样的在教育层面也是用已知的学区房的焦虑压力去感知未来教育的压力,
    这才有之前网上“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房却那么值钱 ”的激烈讨论。
    然而未来的真实世界真的如我们所想的么?

    让我们来理性分析一下现在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情况
    目前中国人口基本上停留在13多亿,虽然总人口没有多大变化,但呈现逐步老龄化的趋势。

    从分年龄层出生率来看,90后比80后少25%,00后比90后少15%,10后可能比00后多一点(数据之前网上查询,大体上应该如此),二胎政策的增速有限,所以10后会比00后稍微竞争剧烈一点,假设教育资源供应平稳或者平稳增加的情况下,竞争格局应该呈现逐步递减的情况吧?

    我们知道供求关系是经济学原理最基础的部分
    需求收缩,供应稳定,会呈现怎样的路径?
    (ps.当然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一定是越来越稀缺,这里探讨的是全国整体的资源供应)

    但路径依赖的发展预期上看,是80后在面对未来时,依旧按自己这一代的竞争格局去推演下一代的竞争路径,于是目前80后培养的下一代,几乎是反人口增速周期的竞争,那么预期中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能一样么?

    剩下的留给大家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在北京无处安放的人们,如今还能去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r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