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同理心,并不知道同理心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也曾在一些沟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上听说同理心,但真正意识到同理心的价值,还是在LMI的EPP课程上。对同理心的详尽解读,促使我不断反思过去对同理心的认知和实践。
“同理心是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当事人的信念和感受。”“同理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坚持自己的观点。理解别人的信念和感受并不意味着你要被迫同意或接受他们的观点,理解能够让你灵敏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灵活面对这些需求并客观公正地帮助他人满足这些需求。这正是情商的核心。”(节选自EPP第四课第2页第三段)
人际沟通是互动的,如果只有自己对外界传达信息,而没有对外界传达来信息和反馈的感受和理解,也只能说沟通进行了一半。
我们常说的非暴力沟通、通情达理等对情商的正面描述,其背后都是同理心的作用。非暴力沟通需要把他人放在心上,就是对别人观点、信念和感受的理解;通情达理需要充分考虑别人的背景立场感受,以及自身言行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和影响,也是同理心的表现。如果缺乏同理心,轻则难以达到沟通目的,有些表面看似在进行的沟通,实则远隔千山万水;重则疏远人际关系,变成孤家寡人。
我们经常对父母的唠叨觉得不耐烦,有时觉得他们看法老套,跟不上时代;有时觉得他们不了解我们的生活节奏,甚至干涉我们的生活。但同理心告诉我们,父母这么做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有时候并不在于内容,而是一种不间断的信息沟通和感情传达。认知到这一点,我们尽管有时并不完全赞同和接受父母的唠叨,但也通过善意的方式回应,甚至主动和父母进行生活上的沟通。
我们生活中经历或旁观的很多纷争吵闹,包括夫妻、家庭成员或男女朋友之间的不开心,同样也少了一点同理心的成分。典型的表现方式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有理,但谁又感受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呢?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纷争吵闹正是某一方或双方的感受无法得到理解、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导致,更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因此,解决纷争吵闹的关键也不在于谁更有理,而在于让双方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也是“老娘舅”调解的一个重要思路。
我们开车常见的“路怒”某种程度上也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路怒有各种不同表现方式,但一种主要类型就是对其他车辆、行人的“轻违章”或不违章但不太安全不太规矩的行为斥责不已。同理心告诉我们,别人那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大多属于路况不熟,或是偶尔犯错,或是道路设计施工原因而无奈,或是接打重要电话,或是赶时间及其他特殊情况。理解了这些情况,那些做法大可区别对待而不必上升到“怒”的程度:如果真的违章了,自有警察来惩罚;如果对自己没什么妨碍,呵呵一笑而过;如果妨碍到了自己,合法善意提醒即可。更何况,开车的最高目标是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为路怒而发生交通事故的代价比堵车更高;而且发怒对身体也不好,不必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同理心是人性的光芒,让沟通更加理性顺畅。以上是我对同理心的一点初步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