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244-禾欣-01周-《渴望生活》
新的一年开始,第一个自我成长上的惊喜是,好像找回了那种丢失已久的专注阅读,灵感迸发的感觉。第一周,给自己选了《渴望生活》这本书。这本书在书架上沉睡很久啦,是时候被唤醒了。
当时年仅26岁的美国作家欧文斯通(IrvingStone)“用六个月的时间四易其稿”写成了本书。“然而,此刻,突然间面对着温森特的这个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动不安的世界,我的确惊呆了。当我惊诧不已地徘徊于一副又一副壮丽辉煌的油画面前时,我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年轻的作家追随着梵高的踪迹访遍了英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我肩背旅行袋,走遍了欧洲,住在温森特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国南部的田野上,寻觅温森特曾经在那里安插画架,把大自然变成不朽艺术的确切地点。”
嗯,这本书是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的传记。世界范围内,梵高的爱好者不计其数。围绕着画家展开的影视,音乐,文学…作品,还有用梵高的画制作的装饰品,种类繁多。这本梵高传记也被翻译成了不同的文字。而且我猜,世界上一定有专门研究梵高文化的机构吧?那么,梵高的画是怎么成为传世经典,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呢?以前读过梵高与弟弟提奥的书信集,那次只是有个很强烈的感受,”梵高太勤奋了“。是的,梵高的画家生涯仅仅九年,但却留下了两千多副作品。仔细想一下,就会为他的高产量感到不可思议啊!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梵高的一生,更加明白了,他画作里丰富的情感和内涵从何而来。
他在博里纳日体验了世界上几乎最悲惨的生活。“博里纳日是个产煤的矿区。在这个地区,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下矿井。他们在不断发生事故的危险中干活儿,但工资却低得难以糊口。他们住的是破烂的棚屋,他们的妻子儿女几乎一年到头都在里面忍受着寒冷,热病和饥饿的煎熬。”梵高是去那里见习的传教士,工作的设定是去那里传播圣经,让穷苦的人民有某种精神寄托。可越是认真工作,越是深入了解当地劳苦大众的生活,越深的矛盾情绪在他内心弥漫开来:“他终于醒悟到自己其实是个骗子和懦夫。他向矿工们宣扬贫困的好处,自己却过着不愁吃穿的安逸生活。他不过是个说大话的伪善者。他的宗教毫无用处。”他对工作产生了怀疑:“温森特含泪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从未目睹过有人处于这样凄惨的境地。他生平第一次怀疑祷告和福音书能给这个眼看自己孩子就要冻死的女人带来好处。当这一切正在发生的时候,上帝在哪里呢?”其实,与其说他对上帝产生了怀疑,倒不如说他自己化身为了上帝。这位年轻人把自己也变成了矿工的模样,和人们一起捡矸石,让自己脸上留下黑黑的煤灰印子。他把自己多余的食品和衣物送给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矿工以及他们的家人,他甚至还变成了医生和护士。与此同时,他的肉体被折磨着,经常数日未有进食,还开始发烧。从博里纳日开始,他的生命轨道渐渐开始脱离了梵高家族。他过着一种非常不体面的生活,遭到了主流社会的质疑与厌恶。
然而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他简直可以说是一位与生活不懈斗争的勇士!他是生活的体验者,他用整个的生命参与着当下的生活,并逐渐总结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论。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他认为,“描绘生活中的人物和风景,不仅需要熟知绘画技巧,也需要精通文学。”“如果不知道人体内的骨骼,肌肉和肌腱,我就画不出人体;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是怎样的,也就无法画好那个人的头。为了描绘生活,就不仅应当懂得解剖学,而且必须了解人们对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的感受与看法。一个只懂得他自己那套技巧而别无所知的画家,只能算个非常浅薄的艺术家。”
他热爱土地,热爱农民。“农民与土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他们实际上就是两种泥巴,互相融合,互相依存;他们是同一内容的两种形式,原本是不可分的。”他喜欢描绘“底层人民”,而且是动态的。当一个普通工人身着华服准备好被他画时,他告诉“模特”,你这样我根本画不了啊!“他懂得了,在人物素描中的关键时动作。而过去的大师们在描绘人物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他们笔下的人物什么事也不干。”他的审美彻底背离了主流社会。当他的母亲建议他去画一些体面的女子时,他告诉母亲,“是啊,亲爱的妈妈,可是您知道,她们全都过的是那样一种安闲自在的生活,所以在她们脸上没有刻下丝毫令人感到兴趣的印痕。”他自己的面容给他人带来了震惊。“如果你们曾在大雨滂沱的夜晚踟蹰于伦敦街头,如果你们曾在博里纳日的旷野度过寒冷的夜晚,饥肠辘辘,热病缠身而且无家可归,你们的脸上也一定会留下丑陋的皱纹,你们的声音也一定会变得这样嘶哑难听!”
生活对于他来说是相当艰难的,还好有弟弟提奥一直资助他,鼓励他,在事业上,他也遇到了赏识他的同行和老师。“你的路子走对了。你那些素描还不成熟,不过是真实的。它们具有某种我很少见到的生命力和节奏感。温森特,把你那些临摹用的书本丢开,去给自己买一只画箱吧!赶紧开始用颜色作画,越早越好。现在你的画还不太好,不过在前进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地改进。”“过许多年以后,你回过头来再看这些初期地作品时,就会明白它们是真挚而动人的。努力干吧,我的孩子,不要让任何东西阻止你前进的脚步!”
梵高一生辗转多地生活。从家乡荷兰到伦敦,再到博里纳日,埃顿,海牙,纽恩南,巴黎,阿尔,圣雷米,奥维尔,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打击。他曾经渴望过爱情,有过对家庭生活的幻想,还和一名妓女真正地同居过,甚至把她称作自己的妻子,帮助她到医院产下了并不是自己骨肉的孩子。可最终他们的关系还是破裂了。在巴黎时,他也体会到和画家们在一起的那种激情,结识了画家知己。“多数人都认为我是发疯,原因就是我画舞女,小丑和妓女。然而,在他们身上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性格。”“要是一个人能当上画家,他干吗非要当伯爵不可呢?“在巴黎时,他接触到了已经兴起了几年的印象画派,从而对自己的画作产生了怀疑。他开始模仿。而提奥指责他,说他把自己的风格弄丢了:“难道你真的以为你可以成为一个乔治修拉?难道你不明白,自洪荒时代起,就只能有一个劳特累克,也只能有一个高更?你试图模仿他们的做法是愚蠢的呀!”“你是一天天在走下坡路。你的画一幅比一副不像温森特梵高的画了。在你面前没有什么坦途或捷径,老伙计。这需要数年的艰苦劳动。难道你竟是这样一个不得不去模仿他人的软包蛋吗?你能不能只吸收他们那些对你有用的东西呢?”“可爱极了,咱们可以把着一副叫做摘要。咱们可以给这幅画上的每一样东西都贴上标签。这棵树是高更的手笔,这个角落里的女孩无疑是图卢兹劳特累克所作。我可以说,那照耀在小河上的阳光是西斯莱的,色彩是莫奈的,树叶是毕沙罗的,空气是修拉的,,而那位中心人物呢?马奈的。“所以可以说,他在巴黎期间的画,多以模仿为主,各种风格都有。他甚至组织了带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画家联盟,准备要大干一番了。但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他察觉到这样的工作偏离了自己的轨道。他和提奥长谈一次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巴黎。“巴黎曾使温森特感到兴奋。他喝下了太多的苦艾酒,吸了太多的烟,参加了太多的群体活动。他被塞得满满的。他迫切地希望离开,独自去某个安静的地方,在那儿他可以把那充沛汹涌的精力倾注到他的本行工作上。他仅仅需要有一个炽热的太阳,促使他成熟结果。”
他被太阳光吸引着,来到了南部的阿尔。在阿尔,“他不再去思索自己的画,他只是去画。整整八年他所进行的紧张劳动没有白费,终于突然间化成一股巨大的凯旋的力量。”“只有在辛勤作画时,他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至于个人生活,他是没有的。他只是一套机械装置,一台每天早晨加进食物,酒和颜料,晚上就制造出一副油画成品的盲目的自动绘画机。”“成功的愿望已经离开了温森特。他作画是因为他不得不画,因为作画可以使他精神上免受太多的痛苦,因为作画使他内心感到轻松。他可以没有妻子,家庭和子女,他可以没有爱情,友谊和健康,他可以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是,他不能没有这种比他自身更伟大的东西---创造的力量和才能,那才是他的生命。”“对他来讲,时间不是用一页页飘动的日历,而是用一幅幅源源画出来的画计算的。”
在阿尔,画家高更曾经短暂陪伴过梵高,只有短短63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而具体原因是什么,有很多版本的演绎。之后他被安排到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疗伤休养。在圣雷米,他目睹了那些患有严重精神病的患者在发病时的情况,他起先用书本慰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他随身带来了德拉克洛瓦的书,于是便在箱子里摸索着把书找了出来。黑暗中,他把书的皮革封面紧贴在自己的心口上。这种感觉使他安心。他并不是周围这些精神病人之中的一员,而是和这位伟大的大师在一起。他那些充满智慧,给人安慰的话,透过坚硬的书皮流进了温森特痛苦的心。””他阅读《查理一世》《亨利第四》和《亨利第五》,把自己的思想引到古昔往事和异邦他乡。”“他勇猛地抵制着,不让忧虑悲愁像积在沼泽中的水那样郁积在心头。”
他为自己争取去户外作画的机会。在圣雷米期间,他画下了从窗外看出去的麦田风景,丝柏树,教堂,但是毕竟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他还开始间歇性地发病。弟弟提奥担心哥哥的状态,为他推荐了在奥维尔的加歇医生。于是,他前往奥维尔。加歇医生钦佩他的才华,可加歇医生似乎比梵高本人还“病的严重”。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梵高开始觉得累了,没有了绘画的动力。
“他对大自然的爱并没有消失,他只是不再感到有什么太大的必要去扑向一处风景,并把它再创造出来。他的生命已经耗尽了。六月份整整一个月,他仅仅画了五张油画。他觉得疲劳,说不出的疲劳。他觉得头脑空虚,生命的源泉已经枯涸,仿佛在过去十年里,从他手下涌现出来的成百上千的铅笔和彩色图画中的每一幅画,都带走了他的一小部分生命。”
之后他得知提奥的孩子生病的消息,而提奥现今的状况也十分窘迫,还受到了瓦拉东要他辞职的威胁。梵高内心更加愧疚了,认为自己这些年什么贡献都没做,只是拖了弟弟的后腿。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在一个下午,他决定与世界上的一切告别了。他找了一把左轮手枪,来到田野里。“他抬起头,仰面对着太阳。他把左轮手枪压在自己的腹部,扣动扳机。他倒下去了,把脸埋在田野上肥沃而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泥土之中,像一种急速还原的泥土,正在返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
他没有马上死去。收到消息的提奥马上赶来,和哥哥见了最后一面。
“整整一天,提奥守在床边,握着温森特的手。夜晚来临,房间里只剩他们两人。他们开始轻轻地谈起他们在布拉邦特的童年----”
(天啊,下面这些对话太催泪了。。。。。我看哭了。。。)
“你记得来斯维克的那个磨坊吗,温森特?”
“那是个很可爱的老磨坊,是不是,提奥?”
“咱们常爱沿着溪边的小路散步,计划着怎样度过一生。”
“仲夏时节咱们在高高的麦子中间玩耍的时候,你就常常像现在这样握着我的手。记得吗,提奥?”
“记得,温森特。”
“我在阿尔住院时,时常想起松丹特的事。提奥,我们,你和我,曾经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那时候,咱们常常在厨房后面花园里的刺槐树下玩耍,午饭妈妈总给咱们做奶酪饼吃。”
“那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温森特。”
“……是的……啊……人生是漫长的。提奥,看在我的面上,注意你自己的身体,要多多保重。你得为乔和小家伙着想。把他们带到乡下什么地方去吧,那样他们才能长得健壮。你也不要在古比尔待下去了,提奥。他们已经耗去了你生命的全部……但没有给你任何报答。”
“我准备自己开一个小画廊,温森特。而且我举行的第一次画展,将是一次个人画展。温森特梵高的全部作品……就像你亲手……在公寓房间里设计的一样。”
“啊,我的作品……为了它,我冒了生命的危险……而我的理智也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奥维尔夜晚的那种深沉的宁静降临到这个房间。
。。。。过了几分钟,他闭上了眼睛。提奥觉出他的哥哥离开了他,永远地离开了。
仅仅六个月以后,提奥也与世长辞。最初提奥被葬在了乌德勒支,但过了一些时候,提奥地妻子乔,在诵读圣经时看到这样一句话“他们死也不分离。”于是,她把提奥的灵柩迁往奥维尔,葬在他哥哥的墓旁。
我想提奥的死,不仅跟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有关,更多的,是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吧。
梵高的生命结束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不会离去。他真的找到了某种永恒的东西。正如加歇医生所说,
“梵高先生(这里指提奥),你哥哥是以为伟大的艺术家。在以往的艺术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和那些向日葵花的黄颜色一样的东西。就凭这些油画,先生,就可以使你的哥哥永垂不朽。”
这位年纪奔三才决定自己要当画家的人,这位在短短九年画家生涯里留下两千多副画作的人,带给了世人无数的感动。当你看着那一幅幅黄色的快要滴出油来的向日葵时,当你听着Starry starry night的歌声时,当你夜晚经过街角亮着灯的咖啡店,想起他的画时,当你拿起封面印有他作品的笔记本开始写日记时,当你抱着印着他画作的抱枕时.........你就会知道,他并没有离去,他永远地活在了世人的心中。他并不完美,甚至还几近于一个疯子,但他的人格是伟大的。仅仅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去了博里纳日,会做到像他那样吗?
“当我画太阳时,我希望使人们感觉到它是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在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在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
我想,梵高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不朽,绝不是因为他的技巧有多么高超,也不是因为他画的内容与众不同。他的伟大来自于他的人格。
其实我也想成为梵高笔下的麦粒,朝着自己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与其说梵高是一个人,还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一种用整个生命去感知世界,让平凡的自己奔流出气势,关爱周围的普通人,平等地看待他人,丝毫不受所谓的“阶级”影响,与生活勇敢战斗的精神。
感谢作者欧文斯通带来的精神盛宴!因为这本书,我与梵高的那些不朽名画有了更深层的连接。感谢梵高,这个世界因为有你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