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们从老妈包里拿了2块钱
小学五年级,弟弟第一次拿了老妈的2块钱。那时候洋画片一张2毛,上面有太上老君,太乙真人,玉皇大帝,男孩子们下课就是地上、桌子上各种洋画片大战。弟弟想要参战,可是爸妈怎么可能给他钱买那个。那时候,校门口有个冰棍奶奶,红糖冰棍3分,奶油冰棍5分,我最爱吃的沙枣也是5分一包。
2块钱,巨资啊。弟弟每一个人独吞,分给了我。我心里挺怕的,但是还是花了。弟弟心里更怕,但还是去赢别人的洋画片了。后来,滴滴被老爸打了,我被罚跪搓衣板了,我们想清楚了这个行为很不对,但是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想要的东西怎么才能买到啊,爸爸妈妈怎样才会给我们一些可支配的财富呢”
问问身边的人,即使年级相差十几岁,对于“未经允许,未做告知从爸爸妈妈包里拿钱”这件事,说干过的比说没有的多。
至于为什么,无非是有想要买的东西,爸妈没赞成。
三十年后,孩子从我包里拿了XXX元
育儿社群有个主题讨论,关于“孩子随手动了我的钱包”,对这个令父母紧张的话题,我把自己的回复整理如下。供大家做个参考。
1、了解清楚原因之前一定不做预设和定性。
无论孩子多大,无论被动的钞票金额多少,借着这个事情坐下来聊一聊是非常必要的:
你怎么看钱,怎么看家里的经济收入
你觉得那些钱是自己可以支配的,又有哪些是自己没权决定的
如果你有特别想要的东西,但是父母不同意给买,他会怎么做
……
一定要在一片祥和的氛围里来聊聊这个话题。我们中国人对孩子金钱观的培养是很不重视的,一代一代的都是父母挣钱,孩子花钱。父母没钱,满心内疚,苦了孩子,东奔西走挣钱,一定是父母的事情。
可是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更强,对金钱的感知更强。他们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钱,他们又是怎么看“钱”的问题,要交流、探讨。
谈这个话题可以用一个方法:先讲讲自己小时候与钱发生的故事。请孩子来反馈下对故事的想法,继而听听他们与金钱的故事,再一步步了解孩子对金钱的各种态度。
2、表达立场,检讨自己
了解孩子“动钱包”的心理之后,一定要沉得住气,哪怕是听到让自己后背发凉的说法,也忍住,不评价,更不能发飙。专注分享对事件的思考,作为家长想到了什么。打算做什么,没做好的,一定要诚心诚意对自己没想到,没做到的先道歉。
从自己身上开始改,该检讨的,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做检讨。比如,我们没有告知,没有立下来的原则。要认真的检讨。
对孩子来说,没有无来由的行为要么是模仿,要么是不理解。特别恶意的,绝对是少数。即使是恶意的,也有缘由。
对于拿钱,用钱明确一些基本规则。邀请孩子一起做些尝试。
3、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我在很多场合分享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个点。常常说,家里没有大人和小孩,只有男主人、女主人、小主人。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只是到今天看过来,是有些良性效应的。对于给孩子的金钱观的建立,我感觉是价值意识的灌输。
让孩子知道——付出和回报的概念。
比如,我们让孩子感受到,挣钱这件事是大家配合的。爸爸妈妈的任务是完成好工作,而她的任务是照顾好自己。她做的所有照顾自己和家庭的事情,都是分担了爸爸妈妈的任务,能让爸爸妈妈专注工作。
再比如:即使孩子分不清钱,也可以让他们参与每家庭收支整理。我的女儿会听到我们的消费分配。每月伙食费标准,学习基金储备金额等等。古时候,富人家的女子是一定要学习管账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再比如:每年的旅行计划,服装支出,都做一个预算。费用摆在那里,跟孩子有个约定,她每天帮忙做某样家务,可以获得多少积分,这个积分达到某个数字,就可以去旅行。老公和我会把自己节省的零用钱记到旅行积基金……这些动作,不仅仅是给孩子金钱的观念,也让她明白,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付出获得想要的。
4、确定使用标准
孩子的压岁钱、零用钱,都给她记账,也约定使用范围。至于其他要花费的,已经纳入计划里。比如:我家女儿生日请朋友吃饭,自己去看电影都是用她自己的基金。日常她可以通过收拾房间、洗碗等家务劳动来赚零用钱。而不是不做任何付出的就有零用钱用。
养成金钱价值观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点一点来传递和积累
最近我发起了《记录孩子成长的30个瞬间》这个活动,30天时间通过记录,细节的感知孩子。没想到带来很多反思。比如,我之前和女儿之间的各种掐,但是出差多了,离的远了,就发现各种想念。我让这个思念狠狠的虐待了一番。现在每天想到女儿,就在心里默念:“这个孩子多不容易啊,专门到我的生活里来,带给我快乐,帮助我变得更好。”
女儿有一天跟我说,你们大人也挺可怜的啥都不懂,就想着捏个听话的娃娃。真是很形象的揭穿了我们大人在育儿上的慌张、焦虑、自以为是。我和老公常常提醒自己,对孩子的一切都要做“有价值”,要做到——在一起有高质量陪伴,不在一起各自精彩。
我训练了很久,才能“平等”的对待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