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除了特别困,能倒头就睡的情况外,每天睡前都要讲故事。有时候也会“谈判”,她说五本书我说三本,然后她就非常有“心机”的换来特别厚的故事书,最后可能讲一半就得强制她睡了。
上学后感觉时间紧了很多,每天在家的时间有限,还要洗刷,休息,吃喝玩乐,用来阅读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似的。所以每天的睡前故事就十分期待,今天我说太晚了别讲了,还跟我生气,最后是讲了一半睡着了。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虑,坚持亲子阅读很长时间了,也已经养成了睡前阅读的好习惯,但孩子还不会自己读书,应该如何进一步引导主动阅读?
爸爸妈妈努力地做亲子阅读,孩子听了那么多睡前故事,可为什么还是没有像爸爸妈妈期待的那样,很快爱上自己读书呢?
这恐怕与爸爸妈妈对亲子阅读理解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颇有关。如果一直用“我读你听”的方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或者孩子的阅读活动只停留在睡前故事,孩子很可能就变成在阅读上毫无主动性的孩子。
一些爸爸妈妈会把睡前故事时间,当成是亲子阅读时间,觉得自己每天照着书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或者读书给孩子听,就是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了。这其实恐怕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睡前故事时间,是亲子时间,不是阅读时间。
孩子睡前要求爸爸妈妈讲故事,其实是享受大人的陪伴和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经常有家长也会说,孩子只是让重复一个故事每天每天念,真是快把人给念吐了。
睡前故事,对孩子最大的价值是爸爸妈妈的陪伴、亲子之间的交流,大人只要把孩子睡前这一小段故事时间,当成一天中最宝贵、最温馨的亲子时间就好了。
好多特别注重亲子共读的爸爸妈妈,除了睡前故事,也会在白天时段,尽可能找时间,带着孩子阅读,希望通过从小给孩子朗读,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但恐怕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就是大人读、孩子听,而不是孩子读、大人陪。
正确的“你读我陪”应该是这样的:
孩子决定读什么;
孩子决定在卧室读、客厅读,还是在床上读;
孩子决定要不要爸爸妈妈陪;
孩子决定读多长时间,想读就读,不想读就放下;
书拿在孩子手里,他决定从哪儿开始,自己想什么时候翻页就什么时候翻页;
孩子遇到问题,随时抬头问爸爸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这个字念什么?”爸爸妈妈马上尽可能准确、清楚但不啰唆地回答,而不是告诉孩子:“等你读完了再问。”
“我读你听”模式的亲子阅读,是大人在读,“你读我陪”模式的亲子阅读,才是孩子在读。
听和读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孩子只是听爸爸妈妈朗读、讲书,可能会听到好多知识、故事,但不会听出独立阅读图画或者文字的能力。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其实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阅读、自主阅读习惯,而不是由爸爸妈妈陪着读、督促着读、监督着读。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是通过尽早让孩子接触书、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实现的。
总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合作。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对大人的阅读要求不够“配合”,那么一定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爸爸妈妈的引导方式不当。只有大人顺应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合理引导,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亲子共读也才不会变成爸妈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