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 创造美好生活
◆ ◆ ◆◆ ◆
9月13日下午,“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论坛在舜耕山庄重华堂顺利召开,得到业内高度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张洪波副司长、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李涛厅长、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负责人马秦临司长等领导和嘉宾纷纷出席,本次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陈通司长主持。
◆ ◆ ◆◆ ◆
会议伊始,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陈通司长代表非遗博览会组委会热烈欢迎在场的领导和嘉宾莅临本次博览会和论坛。
随后,陈通司长就第五届非遗博览会的特点做概括性归纳,他强调此次博览会工作机制与以往不一样,它是整体策展,打破以前按照区域归堆的方式,所以它是一次专业性的、专题性的展会。
◆ ◆ ◆◆ ◆
一方面,它把传统工艺和表演艺术完美的融合到一起,通过图片演示、视频作品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包围式的体验。
◆ ◆ ◆◆ ◆
另一方面,组委会特别注重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它是文化,其次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特点和它背后承载的情感用一种方式给大家直观的呈现出来。通过陈通司长提纲挈领的归纳总结,加深了与会人员对本届非遗博览会的印象,也迎来了阵阵掌声。
◆ ◆ ◆◆ ◆
伴随如潮水般的掌声,以“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论坛正式开始,本次论坛共分“主旨交流”“圆桌讨论”两个环节。由专家、学者、传承人代表共同交流经验,分享优秀案例,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的难点问题,借此提高贫困地区传统工艺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全社会参与振兴传统工艺扶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全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 ◆ ◆◆ ◆
山东省的临沂市是革命老区,近年来通过大力振兴传统工艺来助力精准脱贫,目前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有55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41项,市级210项。传统工业类有148家,家庭作坊达到5万多户,年产值50多亿,带动就业人口58万。这些数据满载着临沂市广大群众和工作站人员的辛劳付出。临沂市文广新局的党委委员岳伟同志强调,这一串沉甸甸的数字,与临沂市各部门各司其职长久以来慢慢摸索出适应于自身振兴传统工艺的运作模式。他们先后开展了“非遗+电商”“非遗+景区”“非遗+展会”“非遗+博物馆”“非遗+学校”和“非遗+消费季”6种商业化推广渠道。
最后,岳伟同志也提出殷切的期望,振兴传统工艺,积极助力精准扶贫,既富了贫困人员的口袋,又富了脑袋,坚信依靠政府平台,临沂市能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
◆ ◆ ◆◆ ◆
而作为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新疆哈密也受邀参加此次论坛,哈密的文化馆崔建兵馆长就2016年建站以来,精准扶贫实现农牧民多元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做了重点汇报。目前,哈密工作站积极走出去与高校合作,实施研培计划大大提高了刺绣传承人的视野和手工技艺。并与清华大学合力收集和完善维吾尔族刺绣图集,同时组建数据库意在将非物质遗产转化为看得见的珍贵图集名录,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
◆ ◆ ◆◆ ◆
交流中崔馆长提到,目前哈密维吾尔族刺绣虽然取得累累硕果,但仍然存在农牧民刺绣技艺良莠不齐、受多方面条件制约手绣工作坊和合作社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热情似火的农牧民需求。另外,如何更好更快的对接优质企业实现合力共赢的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创新。
◆ ◆ ◆◆ ◆
夏布、陶器和折扇是作为重庆西大门的荣昌区,最引以为豪的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今年再次被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录为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而荣昌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辉文也在本次论坛中,分享了近几年荣昌区工作站的心得。时下荣昌区一方面引进“妈妈制造”项目,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妇女。该项目用资金培训她们,培训后制作的产品进行回收,能够扶持农村妇女居家就业。另一举措是将夏布的文创项目融入居家创业就业培训,该项目是荣昌区扶贫攻坚的重点项目,与妈妈制造异曲同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追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加强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而持久性的工作,对非遗的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必要需求。
“振兴传统工艺,创造工艺文化新时代,创造美好新生活。”本次论坛在南京大学教授徐艺乙的总结发言中圆满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