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奥马哈的天才少年这个体重6磅、早产5周的小男孩从降生到世上以来,似乎对数字就有一种本能的迫切渴望。在小时候,巴菲特就会到朋友鲍勃·拉塞尔家玩,坐在拉塞尔家的门廊前,静看门前的车水马龙,记下过往车辆的车牌号码。
他常常会埋头读自己最喜欢的《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对那些想要在今后像洛克菲勒一样大富大贵的人来说很是受用,里面多是“以自制软糖起家”、“如何用38美元生出百万财富”之类的故事。巴菲特有滋有味地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幻想自己站在一座高大的金山旁边,金山给他带来的狂喜远远胜过一座糖山。
第2章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1947年6月,巴菲特从高中毕业,成绩在全年级374人中排名第16(丹利则名列榜首)。在伍德罗·威尔逊高中的毕业照上,他梳着整齐的中分,笑容腼腆,双眼明亮,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在他的照片下面有一行评语:“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霍华德建议他去附近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念金融与商业专业,巴菲特却认为到那里只会浪费学费。他已经递送了差不多60万份报纸,挣到了5000多美元。这些钱有的来自送报,有的来自威尔逊弹子球公司,还有的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一户佃农那里。另外,他已经读了不下100本商业书籍。他还需要去商学院学什么呢?
霍华德提醒巴菲特,离他满17岁只有两个月了。最后,巴菲特妥协了。
然而,这一次霍华德真的错了。尽管沃顿商学院声名远播,但那里的课程让人感到乏味。巴菲特毫不客气地说自己比教授懂得还要多。他对沃顿商学院的不满,成了他日后对商学院普遍感到不满的先兆,因为他根本看不上商学院模糊宽泛的教育方法。这里的教授都有一套完美的理论,但对巴菲特渴望得到的赚钱技巧却一无所知。
在沃顿商学院,没有任何可以让巴菲特留恋的东西。他转到位于林肯镇、自己更熟悉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念书,早年他的父母就是在那里相识的。
巴菲特在3年内就快速完成了学业。他一边干着相当于全职的工作,一边潇洒地打着桥牌,一边拿了一大堆A。
巴菲特申请过哈佛商学院。当年夏天,巴菲特坐火车去芝加哥见另一位哈佛毕业生。当年的巴菲特不仅骨瘦如柴,而且不修边幅,这让这位哈佛毕业生觉得这个19岁的男孩不适合去哈佛念书。
不久,巴菲特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那里的金融系非常出色,至少它有像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这样的大牌人物来教授股票价值分析课。本杰明·格雷厄姆是美国证券业的权威,他和同事戴维·多德合写了被该行业奉为教科书的经典作品《证券分析》。巴菲特在林肯镇的时候,还读了格雷厄姆的新书《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让巴菲特爱不释手。巴菲特把这两位教授称作“大师”,是为将来自己有可能再次遭到拒绝留个台阶下。不过到了8月,巴菲特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可以动身前往纽约和“大师”一起研究股票了。
第3章格雷厄姆打开的大门
1950年,格雷厄姆有20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比巴菲特年长许多,还有些人已经在华尔街工作了。让学生们感到有趣的是,他授课时采用的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形式。格雷厄姆会采用苏格拉底的授课方式,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大家畅所欲言。在他自己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时,这个来自奥马哈的20岁小伙子就会经常把手举得高高的。
格雷厄姆看重的是那些股价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或是那些便宜得近乎免费的股票,他称其为“烟蒂”,就像抽过的香烟一样,也许你捡起来点上火还能再抽上几口。当年,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有一次就是让他们去研究价位低于5美元的股票业绩。巴菲特还学会了如何阅读财务报表的每个细节,并发现其中的猫腻。实际上,格雷厄姆教会了他如何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得到对股价的客观评判。
巴菲特绝对不是那种坐待时机溜走的人。得到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22年以来唯一给过的A+成绩之后,巴菲特提出了一个让他的导师似乎无法拒绝的要求:无偿地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不过格雷厄姆竟然拒绝了这一请求,因为当年犹太人还被华尔街的公司拒之门外,格雷厄姆更想把一些机会留给犹太人。巴菲特没有想过去华尔街别的公司找工作,他不愿意为他不认识的人工作。这一次,他又回到了家乡。
第4章异军突起的投资奇才
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创办时只有区区10.5万美元资金,到了1962年总资产已高达720万美元,比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在鼎盛时期还要繁荣。其中,有100万美元是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尽管他还是个小人物,但他已经接受了市场的检验。原先只有7人的亲友投资团已经壮大到90人的规模,其成员遍布从加利福尼亚州到佛蒙特州的美国各地。
在办公室几英里之外,巴菲特有一个好顾问。这个人就是查理·芒格,他比巴菲特大6岁,也是在奥马哈长大的。芒格的外表得分并不高,他相貌平平,面色有些惨白,眼睛藏在厚厚的镜片后面。他尽管有点势利,而且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但仍是一个有着高风亮节的人。他的聪明健谈就像把丘吉尔的自信和对生活的恬淡乐观融合在了一起。有一次,别人问他会不会弹钢琴,芒格风趣地答道:“我不知道会不会,因为从来没试过。”巴菲特从他身上看到一种与自己相似的机智和独立。
巴菲特说他和芒格的想法有太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感觉简直“邪”了。但是芒格与巴菲特的许多朋友不同的一点就是,芒格不会像别人那样对巴菲特顶礼膜拜,而这一点也正是吸引巴菲特的地方。巴菲特觉得芒格是难得一遇的知己。
第5章多元投资方式
巴菲特的合伙公司以每股7.6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位于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的一个成衣制造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196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低价格对于格雷厄姆的门徒绝对是很有吸引力的。这家美国东部脆弱的成衣制造商一直都在与成本低廉的南美和远东竞争对手们苦苦抗衡。
巴菲特看重的另一家公司是美国运通。美国运通绝对是一家引领时代潮流的公司。天有不测风云。危机往往始于公司内部某个微不足道的环节。这次危机降临在新泽西州巴约纳市的一家仓库,这家仓库属于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这个仓库在一场看似普通的交易中接收了一批大罐装货物,据称里面装的是色拉油。这批货物是联合食用油公司提供的。作为取得货物的凭证,这个仓库给联合食用油公司开出了收货凭据,联合食用油公司又用此凭据作为抵押获得了一批贷款。后来,联合食用油公司宣告破产,债权人抓住公司的抵押品不放。这时候,也就是1963年11月,美国运通公司也发现了问题:“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只有少数油罐中装的是食用油。”其他罐里装的都是海水,尽管这些海水的品质非常高,但也不如食用油值钱。简而言之,仓库因为别人的商业欺诈蒙受了巨额损失,估计总损失高达1.5亿美元。
11月22日,美国运通的股价从每股60美元下跌到每股56.5美元。当股市在肯尼迪遇刺之后重新开市时,美国运通的股价更是狂跌到每股49.5美元。
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巴菲特得出了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和一些人想当然得出的看法大相径庭:1.美国运通公司并没有衰败。 2.美国运通依然是世界上畅行无阻的品牌之一。美国运通并不处于格雷厄姆所认为的安全边际之内,因而格雷厄姆不可能买入这只股票。格雷厄姆的信条其实非常简单,购买股票必须以“统计数据清楚可靠的数学推理”为基础。换言之,购买股票的分析要以公司的运营资本、厂房和设备等其他可测度的有形资产为基础。
但是,巴菲特看到了一种格雷厄姆不曾留意到的资产:美国运通这个品牌特许权蕴含的巨大价值。这种特许权意味着对市场的独占权。美国运通垄断了美国旅行支票市场80%的份额,也占据着银行卡业务的头把交椅。在巴菲特看来,这场危机并没有撼动美国运通公司的龙头地位,事实上也没有任何危机可以撼动它。
尽管美国运通的诉讼还在拖拖拉拉地进行,但公司的股价已经开始回升 。
第6章急流勇退
1969年5月,因为担心自己陷入惨境,同时也担心自己多年来赚到的家业付诸东流,巴菲特做出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宣布离开投资界。有关他开始清算巴菲特合伙公司的消息震惊了所有的合伙人。就在这个时候,当牛市掀起一波波高潮时,他却准备隐退了。股市的这种投资局面让我无所适从,我也不希望去玩一种自己根本不懂的游戏,这有可能让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起来的声誉都毁于一旦,我不如趁现在急流勇退为宜。
第7章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伯克希尔几乎关闭了所有的纺织厂,最后只留下两家工厂,累计净亏损超过1010万美元,资产减少了一半,而且只剩下2300名工人——这个数字只是1955年两家企业合并时员工总数的1/5。不过,公司的经营前景看起来有好转的迹象,市场对人工纤维的需求十分旺盛,公司终于看到了扭亏为盈的曙光。人们本来想听听分析师理查德·蒂利森关于巴菲特的到来会发表一番什么评论,但这位“忠实的”分析师却和西伯里·斯坦顿站在了同一战壕里。价值线公司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5月的报告是由另一位新的分析师签名发出的,他指出“新控股股东”的运营计划并不为人所知。
在董事会会议之后,巴菲特和肯·蔡斯漫步走过这座历史悠久的纺织厂,然后坐下来促膝谈心。肯·蔡斯早就想要听听这位新业主对工厂未来的规划,但是巴菲特却说任何与纱线和织布机有关的事情都由蔡斯来打理,而他只负责看管资金。
纺织品行业需要不停地在厂房和设备上进行投资,因而需要消耗很多资金,但是保险业却能不断地带来现金流。保费可以在前端收取,而债务可以以后再偿还。在收取保费和偿还债务之间,一个保险公司就可以投资股市,这在行话中叫作浮存金(float)。
传统的保险公司在管理浮存金时都相对保守,它们手中持有的现金远远多于实际所需。但是巴菲特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认真地考虑保险这项业务。他认为保险业的浮存金就像火箭燃料一样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浮存金就是现金,保险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可用于投资的现金通道。
巴菲特买入了国民赔偿公司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有了充裕的资金供巴菲特进行大手笔的运作。
第8章回归股市
在合伙公司清算之后,巴菲特就没有一份全职工作了,关照一下肯·蔡斯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厂花不了多少时间,他的三个孩子也都已经十几岁了。
1973年,一度曾突破1000点的道琼斯指数,又回落到950点以下。整个股市陷入了信心不足的低迷状态。华尔街刚从大繁荣之后的病痛中痊愈,如今又陷入了病态。股票经纪公司的报告空洞无物,分析师们纷纷卷铺盖回家,那些在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蒸发了一半。大多数投资人在精神上的空虚给巴菲特带来了同样的感受,也让他心中产生了相反的看法。他的改变让人觉得似曾相识但又和以往不同,就像10年前的电影胶片在进行回放一样。在股市泡沫膨胀的岁月里,他的灵感慢慢地干涸了。但现在,股市陷入低谷,他却像一匹欢蹦乱跳的小马驹一样充满了活力。
回顾197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业绩,人们就会得到这样一种印象,巴菲特似乎把整个超市席卷一空了,这儿抓一把国民普莱斯托实业公司,那儿抓一把底特律国际桥梁公司,在超市的另一条购物通道里又找到了斯佩里-哈钦森公司,后来他又往自己的购物筐里买入了美国卡车公司、万星威服装公司、汉迪哈曼工业公司。当股市进一步下挫时,他抢购的速度就更快了——J·沃尔特·汤姆逊广告公司、信义房产公司、添惠公司、国王百货公司、摩西鞋业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买就省连锁店、米切姆·琼斯及坦普尔顿公司、大联合超市和斯图贝克-沃灵顿公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