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新生大学的朋友、007的战友在听见在读大学的我,践行《把时间当做朋友》、决定七年写文章,进入区块链学习、都不由感叹:后生可畏。听到这样的鼓励,更让我坚定走下去的信心。
与其说是机缘巧合,我更相信冥冥注定。
第一本书
我初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秘密》,它提到了一个法则:吸引力法则。
从第一本书到第三本书,我用了五年时间打开入口。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疯狂的着迷。血液里叫嚣着的兴奋啊。当时想,如果这样。那我希望我可以变成年级第一。那时候,我还非常虔诚的祈祷着。不过,很遗憾。最终我还是没有心愿达成。不过,这个概念就悄悄的种在了我的心里。(写这段是告诉大家,这本书的做法我是不信的,但吸引力法则这个可以吸引同频的事件或者朋友的事情是可取的)
从第一本书到第三本书,我用了五年时间打开入口。疯狂过后,就渐渐平静。我开始客观看待这个法则。这个法则挺唯心主义。高中学习唯物论的时候,推翻过它,不过现在我又相信它。这个法则在我内心的演绎过程就是:相信——推翻——再相信。
我遇见改变我生命轨迹的第一本书居然不是《把时间当作朋友》?没错,我遇见的的确不是它。因而我说成长路漫漫,这是我念念不忘的产物。因为这本书,从开始贯穿我之后的经历。大概只有吸引力法则可以解释我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在我100多本的书单里,强烈要在淘宝下单买下这本书的原因。
第二本书
你想着我的第二本书就是它了?还真不是。我翻开我的淘宝历史记录,发现我的第二本书是2014年11月03日买的熊谷正寿的《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想想17岁的自己,正值高中。想要接触时间管理,并且疯狂迷恋手账。看完作者写的十年计划,并真的实现。忍不住心动,当晚就在本子上唰唰唰地一口气写了20条未来的样子。还用了两晚的时间,做了十年计划、五年计划、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
当然,这次的结果也没有我想的这么好。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作者的精髓。再加上没有复盘、大的格局观。所用的东西都是作者给的,握不住。所以这个flag也不失所望的倒了。
说倒了,也不是完全倒了。就是大火变成小火苗,在悄悄地燃烧着。我宁愿换种说法是:梦想沉睡了,需要适当的时机把它叫醒。也就是说,虽然我没有践行我的计划去做。不过我希望的十年后的样子一直在心里,从未动摇。(我想因为这个,我才能不经介绍就加入007的七年写作吧)
第三本书
高中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6年4月29日,我下单了《把时间当作朋友》才开始了我的心智成熟之路。我已经不记得如何知道这本书?什么原因让当时的自己情感这么强烈,产生了非买不可的心情?看完前言,还有“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这句话,我瞬间就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海上漂浮的小船,看到远方灯塔。
说实话,这本书,我看得很慢。从第一章到第二章,阅读时间间隔了一个月。当时我怀着非常虔诚的心情,觉得自己的思想高度、人生经历远没有作者丰富。感觉自己不“配”读这本书。或许自己应该经历更多事情,才能读懂书上的道理。拖着拖着一个月没看。后来自己慢慢想通了。没有什么配不配,去看就好了。不懂可以慢慢到懂。如果不行动才会永远在原地。
从初中开始,到2016年,我走了四、五年才遇见李笑来,才找到心智成熟之路的入口。而现在,我仍在继续走。从0到1,自己现在没有0.1,但0.0098或许是有的。我可以隐秘的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悄然而至,默默生长。神奇得无法用言语表达。
2017年,我遇上我的导师——林子,和一群同频小伙伴开始成长社群的打卡。后来开始链接了新生大学成长群,认识了队长,5月份遇见柳辉、陈厚等大神。陆陆续续加入成长群、读书群、打卡群,我感觉我生活的宽度被越拓越宽,我遇上愈来愈多和我一样渴望学习、渴望成长、渴望财富自由的人。在漫漫长路的行走、和接连不断的试错中,我更加坚定方向,踏实脚步。
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当初的急躁和慌张了,心态平和的慢慢去做。七年就是一辈子,何况我还有很多辈子呢,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