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年过六旬的老爸老妈千里迢迢坐火车来沪,就是为了看几眼大孙子和外孙女。说实话两位老人真不容易,加起来一百二十多岁了,还拉扯着一个五岁的外孙姐姐家的小包。从计划要来开始我就叮嘱甚至表示要给他们买票,倔强的老妈表示拒绝,最终还是坚持买了硬座过来。其实让我觉得有点不开心,因为觉得这些是没有必要的节省。难得出门一趟,如果比在家里还苦逼,出来干啥?但是对于没有任何退休金,以及固定收入的老人,截流显得无比重要。他不会在乎一味省钱可能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只在乎当下的收益。过往经验与当下情况逼迫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总是考虑最低成本。所以我爸妈千里迢迢来了上海,却只愿意呆在屋里吹空调,因为不出门就意味着不用花钱。
这也让我想起来自己读大学时,虽然硬座和卧铺都只差几十块钱,而且硬座基本无座,当年倔强的我以为自己很懂事,坚持要站回去。遇到任何选择,都倾向于低成本的那一个,比如是否考G考T,是否选修第二学位。我以为自己省钱了,却把所有可能都一一关门外,导致大学生活几乎一片空白。
该省的省,该花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哪些该花哪些该省?你有啥好的建议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