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路,南北走向,北起桃江路,南至肇嘉浜路。191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命名的原名叫祈齐路(RouteGhisi)。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正式改名,岳阳路,并沿用至今。历史上位于岳阳路的别墅也就自然统称为祈齐别墅。
岳阳路1号,传说美孚洋行大班和犹太大亨沙逊的故居。这是一处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11年,如今,洋房的外面建起了上海教育会堂。
岳阳路44号,民国时期上海首任市长黄郛旧居。建于1927年,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洋房。外立面修葺得很完美,正面露台古典式宝瓶栏杆,带草坪的花园私家无比,现在是上海广播电视管理局,
岳阳路113号,桐油大王沈瑞洲的旧居。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平面方形,略有凹凸,入口为一大平台,二层红色木质百叶窗,白色水泥墙面,外露红色木构架。在上世纪30年代末的工商业界,能被称为“大王”的不多——在公认的“大王”中,无锡人就占据了两席,沈瑞洲就是其中之一。解放后,他又带头公私合营,将“沈元来桐油号”的全部资金,转入公私合营的统益棉纺织厂,并同申新、水安等企业一起,积极投资于公私合营的安徽第一棉纺织厂。现在自住宅用于上海通讯设施服务。
岳阳路145号,宋子文旧居。法国式住宅,建于1928年,现在是上海市老干部局。荷兰式花园住宅。建筑立面均为对称式构图,最能表现荷兰风格之处是它的折檐式坡屋顶,上坡顶缓而下坡陡,下坡近檐口处向上弯曲起翘。立面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二层楼有一通长阳台,形成强烈的水平线条。阳台下面是一楼起居室的大片玻璃窗。建筑为座北朝南的假三层楼房,门前有大平台,屋面红色挂瓦铺盖,外墙红砖白色粉刷。楼层立面为凹凸形,东西两侧凸出部分屋面是八字形;中间凹形,前面是大阳台。南立面三段式对称划分,底层敞廊,二层通长阳台,红褐色复折式屋顶面。底层迎客厅有落地钢窗门,东西两侧全部是玻璃窗短墙。柱子线条清楚,门前有大平台和葡萄架。平面布置有客厅、餐厅、贮藏室、卧室、起居室、书房、浴室,内部设施完善,装修精细,哑克拼花及柳安地板。上海老房子主客室墙面均有护壁板,平顶花饰线条图案精巧,陈设华丽。前面大片草皮庭园,四周遍植各种名贵树木,间有假山、小池、凉亭,环境幽雅。最能表现荷兰风格之处是它的折檐式坡屋顶。立面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二层楼有一通长阳台,构成强烈的程度线条。文革中,由于林彪和江青曾先后住过这里,因此内部做过改建,但房屋基本轮廓还在。
这座大花园算得上岳阳路上最有名的老房子了。这里现在是上海老干部大学,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里面有三幢楼,其实,花园里原先只有一幢楼,即大门左侧的那幢,其他两幢是后来建造的。
岳阳路168号,周信芳故居。现在为上海京剧院所用,大院的入口处竖立着周信芳先生的塑像,一旁还有另一位京剧大师俞振飞的题字。
岳阳路170弄1号,原日本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所长住宅。是一栋朝南的三层花园别墅,混砖结构,立面通过2层长阳台、3层半凸凹阳台和西侧半圆形平台,形成有变化的空间层次。入口门厅饰有中国式彩画方格藻井。前后两排,式样统一。假三层,水泥砂浆鱼鳞状墙面。室内局部装饰为西班牙式。。据说是法国人赉安设计的,建筑符合赉安一贯设计思路,用一个“圆”字,圆角平台,圆角阳台,圆筒楼,但都带有中国式装饰。内部有壁炉,是二战以前中式瓷版画。该花园住宅长期为军队离休干部居住,近几年转租给公司办公。
岳阳路190号,原为牛姓两兄弟合办的霖生医院。建于1920年,西式花园洋房。建于1920年,这里属于大型花园住宅建筑,西式花园洋房为主楼,两侧高三层,中间高两层。双坡屋顶,局部露木构架,黄色粉刷墙面。房子建于1920年,是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名医,牛惠霖、牛惠生两兄弟合办的“霖生医院”所在地。抗战期间,因大量接收难民,亦被人们称为“难民医院”。英国式住宅建筑,牛氏兄弟也是宋庆龄的表兄。淞沪抗战期间,宋庆龄、何香凝等曾在此组织战地救护。此医院改为难民医院,后改为徐汇区结核病防治所。这里必须提一下牛氏兄弟的父亲牛尚周,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岳阳路195弄2号,草婴故居。1928年建造,西班牙风格。草婴是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了托尔斯泰全部小说。草婴曾说过,“留一块墓碑,不如建一个书房”,如今其心愿将在这里实现。草婴纪念馆将通过“人道主义启蒙”、“中俄之桥”、“翻译之道”三部分主题,将草婴先生翻译过的原版书籍、手稿原件、书房场景等向公众进行展示。
该弄内其他别墅分别是老干部住宅,整排别墅设计是阶梯状,采光非常好,设计简约。解放前这里住的是国民党高官,除了别墅以外,还有解放前建的公寓楼。195弄进去要通过一条长长的甬道,尽头还有一扇铁门深锁。
岳阳路265号(原岳阳路261号),曾经是上海市文史档案馆。建于1944年,现代派风格花园住宅,立面简洁,建于1944年。现代式花园住宅。建筑三层,从整个外形可以比较清晰地判断,这幢住宅无论从平面布局还是从外部造型,都透射出明显的自由、开放的现代气息,现名为“箐英汇”。
岳阳路319号11号楼,原法国领事馆的馆舎。1928年建造,但难以理解的是此别墅的建筑风格却是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建筑风格,现在是中科院上海分院的办公楼。从老的照片可以还原当时这个别墅的风貌,门外有士兵站岗,大门上面的彩色玻璃装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等曾来此参观访问。
岳阳路320号,中科院上海生物研究院。1930年,日本政府用依据《辛丑条约》得来的“庚子赔款”在岳阳路320建成了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大楼。建筑由日本设计师内田祥三设计,一座酷似中世纪城堡的建筑,略有哥特式风格。与他设计的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院楼是如出一辙。褐色的外立面、高耸的塔楼、廊柱、拱门,突出的竖向线条,无不显示出了哥特式建筑的风采。尤其内部设计也非常巧妙,楼梯设计有科学韵味,在上海是独一无二的。
上述的“祈齐别墅”系列,基本可以概括座落在岳阳路上的上海老建筑历史风貌。不久前我走过这条路,有一些感觉,上周日文汇讲堂也专门组织过一次,但我遗憾的错过了,于是只能听录音。然而我对岳阳路的了解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其一,我的一位中学同学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在这里住过,当时这里有的别墅被分成好几个单元分给公安系统老干部,那时我算体验过。其二,113号的别墅是我所在系统的一个单位,也曾进去参加过有关业务会议,也算有感受过。其三,我有两位在职大学本科同学就在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图书馆工作,也有幸参观过,也算有缘。今天整理祈齐别墅心里更有了特别的感觉。(完)
参考文献:
《消失的上海老建筑》
《上海百年城建史话》
《漫步上海老房子》
文汇讲堂汾阳路、岳阳路老建筑巡游录音
百度互联网搜索资料
刘苏南
2020年12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