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一同事说:“看微信朋友圈的互动可见关系的亲疏。”
譬如:明明声称是自己闺蜜的人,刚刚点赞了另一个朋友的心情,却对我发表的动态视而不见,她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吗?
接下来的时间,她会一直困扰在闺蜜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变质中,心里会默默赌气:下次她发表动态,我也视而不见。
譬如:顺手打开一个许久未联系的朋友的朋友圈,发现自己被屏蔽了。
她的心情会瞬间跌落至谷底,随即点开朋友权限,也设置屏蔽对方的功能。有更偏激时,会立刻删除对方,然后老死不相往来。
譬如:之前一直跟自己互动很密切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再也无任何点赞和评论。
当发现这个问题后,她也会从此以后选择默默关注,再也不会主动联系。同时也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在发表的某个动态中触犯了对方,不然怎么会这样呢?
听完同事的分析,我看到了人心的可怕和关系的脆弱,但也不得不承认,很多关系的好坏都源于对彼此的关注程度。
今年夏天最火的男人当属“亚洲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的百米半决赛中跑进9.83进入决赛,被载入史册。
这位跑得最快的男人,却用最慢的速度陪着妻子。
16年的爱情长跑,从校服到婚纱,几乎条条微博艾特对方,几乎每条都互相评论,生怕错过对方的点滴,即使再忙都会心挂彼此。
给予对方足够的安全感和关注度,真的是爱情最好的保鲜剂。
爱情如此,友情也是。
“谢娜已经不是我最好的朋友了”。陈乔恩曾在节目中直言不讳道:“因为她的心思都在小孩身上,我们一起出去玩,她就要回家陪小孩”。
曾经无话不谈的好姐妹,由于身份的变化,步伐的不统一,最终也会变得生分。
《36岁,人生半熟》一书中讲到:所谓知交半零落,原来就是说——人生路上岔道纠结,走着走着,曾经的同路人渐渐失散,隐没在许多条你永远也不会踏入的小径上。
你我皆过客,如果没有了对彼此牵挂和关注的念头,那就果断放下吧!不用猜疑当方的动机如何,你只管大步往前走,下一站会有另外一个人在等着你。
可细想一翻,你又会发现成年人的不易。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其实没有多少人会有时间停留在你身上。事业,家庭,育儿,每一样都足以让人焦头烂额,如果不是真爱或骨肉至亲,谁会过多关注你呢?
所以,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才是当下最好的活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