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口述文化下的纠纷解决

口述文化下的纠纷解决

作者: 泠之屋 | 来源:发表于2021-07-19 23:07 被阅读0次

    偶然翻起一本书,有一个简短的例子吸引了我。

    在没有文字的部落社会,如果两个人发生纠纷,他们会去找部落的长老解决问题。长老通常会引用谚语和俗语来评判各方的对错,而纠纷当事人也都会对这样的评判感到满意,因为他们也认为谚语和俗语是真理。

    看起来相当滑稽和荒唐,想想法庭辩论中双方拿出谚语来证明自己主张的情形。但仔细想来,却也不是如此。

    上述这种方式要生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要有一套丰富且不要互相矛盾的谚语、俗语体系;

    2.大家对上述的谚语和俗语有共同的理解与信任;

    3.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权威,既掌握丰富的谚语、俗语,又可以提供大家都能认同的解释。

    这个条件与现代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也没什么区别。现代的法律机制运行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 要有一套成熟的法条法规;

    2.大家可以理解法规的内容,并要遵守;

    3.要有司法机构担当仲裁的角色。

    现代社会只不过是把谚语、俗语替换成法典,长老替换成专业的司法机构而已。在没有文字的部落社会,知识需要口口相传,记录生存的智慧最有效,且最易于传播的方式,理所当然是谚语和俗语了。而掌握这种生存智慧最多的当然是部落中的年长者,往往会被推举为长老,为部落的重要决策把关。所以长老的权威以及对谚语解释的公信力可能远远超过现代社会的法官。

    一个纠纷的解决质量主要看当事双方对解决方案是否都能满意,而不是有没有精确区分了是非对错。从这个角度来看,部落的解决方式的效率可能远远高于当今的法院系统。

    当然,部落的解决机制只适用于小规模的部落社会。当更广泛的社会形成之后,熟人社会就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各种文化和人群混杂之后,既没有了公认的谚语体系,也没有了公认的部落长老。作为取代,成文的法典和官府就应运而生了。

    试想一下在中国用部落的这套模式,就算条件都具备了,也很难成行。因为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太多的谚语、俗语,浩如烟海。更要命的是,每一句谚语和俗语都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谚语、俗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口述文化下的纠纷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nh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