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内在兼修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6.18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只看重内在品质而忽略了外在文饰,很可能会显得粗野;但如果太看重外在文饰,忽略内在品质,则会显得浮夸。只有内在和外在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一点启发】
质是一个人内在本质,文是一个人的外在修饰。
野是粗陋之意。有些人,肚子有知识点,但是讲话粗枝大叶、不修边幅。这叫做“质胜文”质胜文则野,一个人内在胜过外在,显得粗鲁。
史是虚伪浮夸意思。一个人尤其注重外在修饰,比如穿衣入流,会用香水,但是一张口却发现腹中空空,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浮夸。
孔子认为,两者要结合起来,文和质要配合起来。既对内在有要求,又对外在有讲究。
竹林七贤是“质胜文”文采出众,天资不凡,但是外在放纵不羁。仿佛跟世界不合,光着膀子打铁,视天地为被褥,将房子当做衣服,觉得自己光着膀子见客也是正常。
“文质胜则史”《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岳不群,表面上谦谦君子,外表潇洒文雅,正气凛然,内心却阴险狠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