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利东
公众号:DongTalks
1. 缘起
小宝逐渐长大,有时候提的问题真会把人难住。比如昨天她问我,爸爸爸爸,为什么说节约是美德,浪费就可耻不道德呢?
我愣住了。大小都是这样被教育的,我从来也没想过「为什么」这事儿。现在被问到了,想了半天却发现自己居然解释不了这个事儿。无奈之下请教经济学社群的朋友,于是有了一场颇为精彩的讨论。
2. 分析
以下为讨论节选,部分内容在不影响众同学观点的前提下略有修改。
张利东 18:48
提个问题哈。打小被教育要节约,现在想想好像没啥道理,浪费好像也不是啥不道德的事情。诸君咋看这个问题呢?
咸鱼 18:51
社会生产效率不高的条件下的农耕道德吧。
二零年代 19:18
道德是约束自己的,不能绑架别人。
张利东 20:20
有朋友的回答: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浪费不道德。
从这个角度讲,道德可以约束别人了。
迈爸·张 20:45
问题在于,是否真的浪费,外人很难判断。
比如我请一个客户,两个人吃一大桌饭,花个几千块,都没吃完。
外人看来很浪费,但我因此把客户的单子拿到了,事办成了,对我来说并不是浪费。
当然也没有不道德,我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二零年代 21:39
那个谁说,道德是最大的不道德。
C.O. 21:36
我觉得自己能判断自己,但是外人也可以判断这种行为是否浪费。社会道德就是判断某种行为的正确与否的人形成了多数,当大多数人认为这种行为浪费,而少数人认为没有浪费,多数人不能用法律形式制止这种行为,但是道德上谴责应该可以的。
迈爸·张 21:58
道德上可以形成谴责,但多数人的谴责,仍然无法得出这个谴责本身是正确、正义的。
这个要系统掌握罗斯巴德的《自由的伦理》才能有逻辑上的推理判断。
蔡晓云 22:03
必须定义资源,浪费,道德三个名词才能在一个频道上讨论。而这个基本不可能。
二零年代 22:06
综上呢,浪费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腐败,以道德之名压迫别人用的。
张利东 22:17
感觉像是「浪费」这个概念没法定义,所以不应该存在道不道德的说法。
举个例子,我的iPhone 6用的也挺好,就是慢点,然后就换了一个新手机。我妈看我是浪费,但在我看来,这是必须得换,根本不是浪费,所以这个时候谈论我到底道不道德就没有意义了。前题都不成立。
马骏 22:16
其实就是“私有产权”的概念和边界。
首先,别人的财产到时是不是他/她100%的私有产权?
如果是的话,一个人如何处置自己的财产,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
如果一个人要处置自己拥有100%产权的财产会受到道德谴责,那这个产权还是100%吗?
伦理讨论的所谓“不道德”,是认为他的钱不是100%属于他自己的,使用权有一部分属于“社会”。
马骏 22:20
然后又要问“社会”是什么?社会有财产权吗?
建议还是读一下《自由的伦理》,罗斯巴德的思维方式很值得学习,虽然思考之后的结论有分歧
一个人不能自由处置自己的财产,就是财产权不完全属于自己
马骏 22:23
去巴黎吃人均10万元的“分子料理”是不是浪费?
吃价格是普通鸡蛋3倍价格的有机鸡蛋是不是浪费?
吃价格比转基因食品贵一倍的非转基因食品是不是浪费?
C.O. 22:23
你们提醒我,本来换新iPhone 买包包这种事,大多数都不觉得是浪费,为什么在粮食上就觉得是浪费?
二零年代 22:24
处置自己资产都不存在浪费@C.O.-加拿大-学英语 不管是买包还是吃饭。
马骏 22:24
说白了,根本分歧还是“你的钱是不是你的钱?”的问题。
类似最近的“民营企业要充分尊重职工的管理权”,民营企业到底是谁的“民营”企业的问题。
教授 22:25
清楚的很,马总说的对。
马骏 22:27
以前有一次坐一个小时的航班,看到坐在头等舱的人,取笑别人是不是傻,就给一个小时,花三倍价钱坐头等舱。当时我们两个一起出差的说:“省出来的钱够买个新的ipad了”。
过几天跟一个永远坐头等舱的聊天,他说:我坐头等舱舒服啊,而且买ipad的钱跟买头等舱机票的钱有冲突吗?”
马骏 22:29
值不值只有自己知道
赵瑞剑²⁰¹⁸ 22:30
跨阶层太远,A8理解不了A10的世界
C.O. 22:25
@马骏-北京-区块链 你说的问题,我感觉大多数人没有分歧,没有人认为是浪费。
我觉得人们对浪费的定义可能是这样。你吃10万一顿的精致饭菜没浪费,但是你10万一顿的饭菜量很大,吃一半扔一半,人们就觉得浪费。
人们是对剩下的东西无法处理,产生了浪费的印象。包括现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无法处理老旧的机器,也有人开始说浪费。
马骏 22:31
道德体系是不自洽的,推导到最后,任何人都在浪费。
C.O. 22:31
你们举的例子,我感觉是跟别人谴责粮食浪费的点不一样的。
任鹏 22:39
我觉得多数人理解的浪费,可能是指超出必要限度的消费或支出,但是不同的人消费水平是不一样的,吃沙县小吃的食客可能觉得吃哈根达斯的小资是浪费,不过庄子的“子非鱼”原理告诉我们,小资吃哈根达斯的乐趣和满足感,不是吃沙县小吃的食客们能想象和理解的,因为这些食客们仅仅以填饱肚子为目的,这就是他们理解的“必要限度”,超出此限度即为“浪费”。
C.O. 22:41
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都很浪费,很多人买了食物回来,因为各种原因原封不动地扔了,他们自己的钱当然怎么花都可以,但是后果就是生产了大量垃圾难以处理,处理这些垃圾需要额外的成本,最后这些还是会转接到每个人身上,你们觉得这是浪费吗?
任鹏 22:43
@C.O.-加拿大-学英语 这就是另一种通常意义上的“浪费”,即物未尽其用,不过我觉得节俭和浪费仅仅涉及道德判断,这消费者的行为或许符合“浪费”的定义,但消费者处分自身私有财产的行为只要没有侵犯到他人权利和自由,就不应该由外在的强制力干涉。
任鹏 22:46
@C.O.-加拿大-学英语 我觉得这种行为不应该从道德上苛责,所谓节俭、浪费的两分法在逻辑上可能是不周延的。
二零年代 22:45
@任鹏-北京-律师 NONO,这个例子不存在物未尽其用的问题。
食物不是都吃了才算有用,作为应急储备,提供安全感也是价值。
为什么每次吃不了还要花钱买了,少买了他心里不舒服啊,多买的那部分就是提供的让他心理舒服的价值。
赵瑞剑²⁰¹⁸ 22:48
我爸在院里养了两条狗,最近半年基本是在吃弟弟超市的临期食品,牛奶,猪肉,排骨 超市管理的漏洞,那才是真浪费。
肉是清理冷库清理出来的,够狗吃半年的了。
二零年代 22:49
这个也不能算浪费。
补管理漏洞是要成本的,还存在信息费用。
赵瑞剑²⁰¹⁸ 22:51
超市管理想上台阶需要加四五个人手,弟弟说还不如适当浪费点合算。
节省了人力,浪费了食物。
C.O. 22:50
我个人对浪费的理解是,一小份三文鱼卖10万一份,消费它的行为不算浪费,因为消费者认为有他的价值。但100份三文鱼卖10万,最终只吃了50份,扔掉的50份没有再利用。那如果人认为这种行为是浪费,下次就不会再点这么多。如果不认为是浪费,下次还这么做,从后果来看,我觉得认为是浪费比较好。但是你也可以是:我就喜欢100份三文鱼的排场。逻辑上我也觉得通,但仍认为这种行为造成浪费,不好。
二零年代 22:51
@C.O.-加拿大-学英语 从后果看没意义。
后果并不能指导消费是的决定。
C.O. 22:53
所以这其实又是价值观的问题。
C.O. 01:17
我一开始的观点错了,这不是正确不正确的问题,因为我也认同个人如何花钱不应该被干涉是正确的,浪费与否的标准由个人决定 是正确的。我的大部分疑问都来源于此:很多时候觉得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一涉及到实际情况,就觉得事情不是那么回事。一说回逻辑,又觉得无法反驳,所以心里总觉得逻辑上被说服了,但是总有种不太对劲的感觉。这当然跟我看书不多看问题不够精确有关系,但是这样讨论的过程让我想到另一种可能性,之前从没想过的,收获很大。
伊田程 09:15
@C.O.-加拿大-学英语 实际上你的质疑点也是大多数人的困惑。
伊田程 09:17
理论和现实间的差距确实不容易抽丝剥茧的划定清楚。
黄辉 10:50
浪费这个概念是个人的,完全无法群体加总的概念。群体加总的浪费概念是无稽之谈,每个人标准都不一样。
刘强东和周杰伦花百万搞婚礼,算浪费吗?
马骏 11:36
经济学解决不了心理学尝试解决的问题,也解决不了物理学尝试解决的问题。
二零年代 12:15
@马骏-北京-区块链 经济学(人的行为学)可以解决一部分心理学问题,有的人心理问题就是不懂经济学,不能正确的认知世界造成的。
比如富人就应该救助穷人,穷人一直抱着这种想法而不得的时候,哪种心理落差也是一种病啊。
你看我学了经济学,没有了落差,病好了。
3. 总结
常和牛人接触的好处是,自己的思想往往会被洗涤。浪费这个概念从小说到大,现在却发现压根就是个「伪命题」。
- 浪费是个伪概念。每个人的约束和边界不一样,是否根本浪费没有办法界定。最简单的例子,刘强东花几百万办婚礼属于浪费么?从节约的角度说太浪费了,万把块钱找个小馆子请亲戚吃个饭也就是了。这样观点想想都觉得搞笑;
- 道德的尽头是虚伪。私人物品个人拥有100%产权,怎样处置是自由,无关道德不道德。所谓道德的正义更可能是因为自己还饿着肚子却发现别人吃完肉还在吧唧嘴而产生的恨;
所以,节约当然可以,浪费却也没啥过错。
回过头我有点犯愁。这些东西,怎么给小宝解释呢?
2017-08-29-DongTalks.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