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社区中看到了一篇问答,感觉比较有意思。在资本寒冬的2018年末尾,互联网从业人员应该如何面临工作机会的选择?
在前段时间有同学在微博爆出今年互联网企业裁员风波,如下图
其实我认为这并不是资本寒冬,每个行业的企业都有裁员与人员流动的情况。越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垂直特色越容易被放大活下去。
针对2018互联网寒冬,产品经理如何找工作实际的问题,许多产品人给了下面不同回答
某产品经理
我十月底裸辞了,知道是互联网寒冬,也毅然决然的辞掉了。想找到更好的机会,真的有点难,不过我想再坚持会儿,找工作一个多月了,期间也有offer,但是还是不太满意。我都在想我还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到时候将就的机会都没有了😂
Anyway,努力学习,变得足够强,就不畏惧寒冬。在寒冬中瑟瑟发抖是因为自己还不够优秀吧。
寻求职位的某产品
winter is coming不是骗人的,最近很多朋友被裁员,大环境的确不好,对待这种局势,有的人选择安于目前工作,度过寒冬,称之为保守派;有的人选择跳出格局,企图独创一番天地,称之为激进派。
在我看来,这两种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保守派在未来需要更多地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还在烧钱换运营指标的就要注意了,保不准哪天就要申请仲裁讨薪了,另外要更远地考虑公司目前模式是否还算健康良好,不过这些说着很虚,直接点就是看公司同事的工作状态,开始闲了可能就有问题了。
激进派我先帮打个气,打从心底想当激进派。纵观历史,总是乱世出机遇,这就好比一场洗牌,要能挖掘到特定的市场切入点,保不准就能成为下一个巨头。当然,这话说得太满,毕竟创业需要的远远不止这些。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喜请狂喷,也欢迎同行多交流。
成都某金融公司 产品经理
不要怕,想干啥依然去干!
2018年初,成都房价上了天,限购最后1秒,还在站在了高岗上,没办法,岁数到了,没房后续生活很不好过;不得不买;
2018年中,P2P爆雷,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缩编裁员,而我却依旧选择了跳槽到了一家小贷公司,熟悉这个IT行业,熟悉这个金融行业,继续着自己IT互联网+金融的职业规划;为啥?这是个人规划,兴趣所在,厌倦了之前经历过的那些不合自己胃口的项目、产品、行业。
所以,怕啥呢?该咋咋找,工作嘛,能还得起房贷、交得起房租、吃得起饭、坐得起地铁,就够了
某大学大学生
这话说的 我认可楼上 该咋咋
看你兴趣 还有专业能力了
现在公司不好吗 如果你实力可以 估计早就有 猎头找你了
不需要 你考虑工作 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工作另说了
momo 产品经理
虽目前互联网行业跟今日北京一样冷,零下➕大风预警,但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但大家都相对更加保守和要求更多,所以大家一定多学习,让自己能力变得更强。
真的今年工作很难找啊!!!
老K看法
我认为互联网寒冬是今年中国外部与内部环境导致的,在这个时期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而产品经理更需要提升自己核心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
18年,我认为是区块链互联网行业的爆发机会。但因政策和变现问题,失去了一大片区块链创业企业。同时,由于流量集中在头部,头部的瓜分后尾部企业要想生存除了新的行业外,垂直领域的细分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同时18年,因为外部与内部变化,P2P暴雷各种各样的金融企业也倒了下去。
互联网人,找工作不仅是要解决生计问题,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寒冬中,更容易发现众多企业中的“金子”企业。
本文来源: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index/1585404020299840/?newwindow=1
好啦,今天的原创就在这, 我每周更新两篇~
推荐阅读:
我的原创课程,产品经理8次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