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①疫情放松,人员又流动起来,今天见到一个很久不见的故人。他从阿勒泰来鸟市,恰逢高温天气,从冷地而来的他满脸通红,还带着口罩,一见之下并未认出来。
他主动摘下口罩,客气地打招呼。差不多五年多没见,他外表没什么变化,但神情显得成熟了。还好,我并没有忘记他的名字,避免了尴尬。
回想了下对一个很久不见、以前也不很熟悉的人,为什么会清晰地记住名字?能想起来的是他的性格。想起以前和他打过交道的事情,记得他特别固执,不管对的错的,只要他认定的事情,很难说服他。
为此,我常常火冒三丈,现在想想,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记住他的。能带动自己情绪的事情才会记得特别牢,所以,人归根结底记得的总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②老公回来了,陪他到院中散步。我今天步数已经走够了,所以他走路,我坐在凉椅上吹着微风等他。岁月静好的幸福!

③下雨了,高温暂时过去了。
【思】
听了一本书《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探讨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与穷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才让有钱的人更有钱。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差别,思维方式的差别又来自于认知水平的高低。
对于钱,也就是财富,我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凭能力赚取;中年时,凭财富积累;老年时,让自己活得体面。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决定了最后一个阶段的生活水准。因为前两个阶段的不确定性,导致最后一个阶段对金钱的认知产生较大差异。
老年人该如何看待钱?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时基本上都有过困苦的阶段,因此特别看重钱。就算是现在生活富裕了,穷困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中了,各种节省,各种舍不得。
不用论证,看超市打折商品前老年人的队伍就知道了。就算不为养老发愁的老人,也想着为儿孙留下些什么,所以人不穷了心还是穷的。像我前两天见到的那位60岁的“年轻人”,算是老年人的另类了。希望更多的老年人有那样的心态,把自己从“心穷”中解放出来。
【学】
①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国的政事和卫国的政事,就像兄弟之间的事一样。”


②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治理家政。当他刚开始有财物时,便说:‘差不多够了。’当稍微多起来时,就说:‘将要足够了。’当财物到了富有时候,就说:‘真是太完美了。’”

③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

④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之内就可以见到成效了,三年便能成效显著。”

⑤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就能够消灭残暴行为和虐杀现象了。’ 这句话说得真对啊!”

⑥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在三十年之后才能推行仁政。”

【悟】
①始有,苟合矣。每个人都有欲望,我们要学会做欲望的主人。节俭知足,看轻享受,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人生大智慧,学会为生活做减法,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比欲望更重要的事情上,才能品位生活真正的快乐。
心理学中有一种狄德罗效应,又称为配套效应,是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的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卫公子荆的始有、少有、富有也是狄德罗效应。不满足是人性,知足常乐是智慧。
②必世而后仁。无论是管理一个公司,还是在职场上打拼,我们都希望成功来的越快越好,却忽视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成功从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努力,成功才会如期而至。急功近利反而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践行孔子这个思想的是汉朝。汉初的时候非常穷困,就是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拉的马车。但汉初统治者将重点放在了杀伐异己,巩固政权上,当老百姓已经安定下来,不愿意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才有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