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跟有些人聊天,可以天南海北,滔滔不绝一整天。
而跟有些人,时时会出现尬聊。
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个体而产生的差异化表现,都有其背后的隐性动机。
(1)聊得来的感觉是:我懂你讲的,你即将讲的,以及你真正想表达的
记得初中时,语文老师休产假,临招了一位代课老师,大学刚毕业,性别男。最关键的是长的是真帅,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黑板字,瞬间把我们偷偷选出来的校草秒成渣渣。
我跟同桌互相看了彼此一眼,会心一笑,上课听讲从来没有如此认真过,就连举手回答问题的频率也高很多。我们如此,其他女生亦是如此。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默默鼓着劲儿,希望能让老师注意到自己。
有一次同桌递过来一张字条:他总共提问你21次,提问我19次,还差2次,你不能跟我争了。
看到字条的时候,我俩足足笑了一节数学课。
亦师亦友亦竞争对手,这是我们对彼此的定位,因为我也默默地在本子上写“正”字。
关于这位老师“美色”,人品以及教学方式,我跟同桌可以一直聊,聊整个学期。
百谈不厌的本质是两个人的三观必须趋同,而且认为聊天这件事对自己是很有利的,比如信息互换,资源互换等等。在当下,都满足了彼此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的谈话才能持久。
(2)尬聊的感觉是:你讲什么,你到底想讲什么,关我屁事
刚加入蚂蚁私塾的时候,跟一位很年轻但有点更年期症状的同事说:你可以多看看请辩里面的文章或者加入蔡叔的班儿,对你看清事物的本质很有帮助(看着她动不动就小暴脾气,我是真心想让她走走脑),结果人家来了一句:你喜欢看是你的事儿,我干嘛要看?我被噎的半死,就没有下文了。
我的目的是:看文章可以帮助认清自己,认清事物的本质,就能学着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一触就爆。但是她get不到,或者不认为看书学习能对自己产生影响,让自己受益。
不能听懂彼此话中话,就不能很好的化解“尬聊”,因此懂得看穿别人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儿。
而通过显性行为去深挖背后的隐性动机,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