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日本的山下英子老师的《简单断舍离生活》。国庆节期间我到表姐家做客,发现她家的物品堆积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看起来觉得不够舒适,觉得应该调整一下就很好。于是跟她说起了断舍离,她对这个概念还比较茫然,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于是回家后我又重读了这本书准备跟她分享。这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老师通过她在东京公寓的各种生活方面的介绍,给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断舍离。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让人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我的理解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物品的同时整理繁杂的內心,在现代社会能更安心的让人感到幸福的方法。其中,断就是断绝物品的增加 ,舍是舍弃不要的物品 ,离是通过反复的断和舍,从对繁杂的物品中追求中脱离出来。断舍离是一种训练,日常生活中随时练习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经常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买东西到关注自己,看是否自己真的需要,在买的时候就想到是否需要进行舍弃,逐渐让周围的东西都替换成自己真正喜欢,觉得舒适的物品。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更精致,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我们的心在这样一种状态中自然也就更舒畅,更易感受到幸福。
这本书里重点谈了展示型收纳。比如厨房和衣帽间的展示型收纳,一看就知道自己持有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更好的严格控制增减,持有的都是称心如意的餐具或是衣物,每次在选择使用时才会即减少时间又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厨房里可以用纸巾代替抹布,减少了清洗的工作,还可以重复利用,擦了盘子擦桌子等。想来这样虽然费纸但节约了用水也算是环保置换吧。对于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品质老师也是强调精致,平时用的餐具可以一器多用,可以吃饭可以喝奶还可以喝茶,且都是自己最喜爱的,吃的同时也享受了其中乐趣。要穿高品质的内衣,越是便装越要讲究,将不被他人所见的地方处理的清清爽爽潜意识也会清爽起来。有时候廉价的衣物洗洗就变坏了,反而影响穿着的心情,也增加了购买频率。而用自己喜欢心仪的东西心情自然会好的不得了,少而精是我践行断舍离来一直坚持的观点。扔掉旧的再买新的,收纳即保养。
展示型收纳有个好处是可以从全局俯瞰,无论家里哪个角落,当你把物品整体上能够一眼能看清楚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减。比如作者提到包包里装的东西每天晚上掏出来放进收纳筐,对物品进行盘点,查漏补缺。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三分法管理工作,
三分法意思是把事情成为三个部分,比如把工作事项分成待办事项、已解决事项和正在处理的事项。
比如放进文具盒里面的物品分成三段
为什么要这样呢?作者觉得这样条理更清晰,更多的分类更容易给大脑造成混乱。一次做好一件事,让自己更加专注于当下需要处理的事情,而减少外界干扰,从而更加有效率。这也符合时间管理的思想。
最后也需要养成随时清洁或者随时可用的习惯。
比如书放在书架上是摊开来的,而不是从上到下压着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拿来看,不会有从里面抽书看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比如看到污渍,就地清洁,而不要等到堆积如山后再去解决。
比如买来的垃圾袋,纸巾都可以先把他们拆出来,分成一个个,先费了功夫到换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拿来用,而不要再慢慢拆。
高频率使用的东西放在外面,次高频率的放在中间,最不经常使用的可以放在最里面等
作者说“断舍离”并不适合仅关注眼前事物、削减成本的朋友,它聚焦的是事物总体进展是否顺利。纸巾的使用,省去了洗晾抹布的工夫与时间,消除了无视空间美观而造成的杂乱。用海绵来做清洁,更容易擦干净。把海绵剪成一片片,每次用一片来使用,用完了再擦卫生桶,最后再扔掉。多次利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总之,这本书虽然是说一个人的公寓如何做断舍离,我们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我很少乱买东西,每次买之前都要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有没有可替代的方法。对于以前热衷的超市多买多送赠品也是小心谨慎。无论如何还是想用自己喜欢的物品,让自己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简单断舍离生活》
你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将你家里的物品通过这种框架来做一个断舍离的行动:
全局俯瞰→三分法→随时可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