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提香的革命性创新与米开朗琪罗的先驱意味(《画面结构与人类视野》之13)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谈到威尼斯画派的时候说,“如果说意大利中部的古典风格画家以完美的设计和平衡的布局为手段已经使他们的整个画面达到新的和谐,那么威尼斯画家势必要效法乔瓦尼贝利尼,他如此巧妙地用色彩和光线统一了画面。”
要说画面的完美设计与平衡的布局为手段,使画面达到某种和谐,这是拉斐尔最擅长的,也是古典艺术家和古典主义倡导者们最理想的方法。而威尼斯画派,则在完美设计和平衡布局的基础上,发展出色彩与光线的协调统一,这是威尼斯画派的创新和风格特征。
为了解释威尼斯画面的这一风格特征,贡布里希对乔尔乔内《暴风雨》进行了一大段描述,说这幅画“显然是由充满了整个画面的光和空气把它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是把自然界,那大地,树木,光,空气和云,跟人连同人们的城市和桥梁都想象为一个整体。”
如果我们再返回去,再细心地观察和体会一下《暴风雨》的画面,确实能感受到贡布里希所说的那种感觉,整幅画上的所有景物和人物,建筑物以及天上的云和闪电,都不可分离地构成一个整体,那么地自然天成,宁谧恬然!
但乔尔乔内的画面真的太过静谧了,相比之下,他的师弟,大名鼎鼎的提香,则要活络得多。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P331有图210,是提香所作《圣母,圣徒和佩萨罗家族的成员》(1519-1526)。这幅画在构图方面,实际上还是遵循了“维纳斯对称”的原则,不同的在于处于画面正中的“圣母之位的”不是圣母和圣婴组合,而是很威严的圣彼得,而圣母与圣婴的二人组合处于圣彼得的右侧,圣彼得的左侧则是一面高举的红色旗帜与右侧圣母和圣婴形成对称。
画面的上方,同样有富余象征意义的二个小天使,举着十字架在嬉戏,这也使得整个画面符合传统的“乔托二界共存”意境。
提香这幅画真正的革命性在于,虽然圣母和圣子组合没有像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尤其是拉斐尔等等古典艺术家所设计的那样处于“圣母之位”,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圣母和圣子肯定是处于圣母之位的,只不过这幅画是从另一角度,从圣母的侧面,而不是正面取景产生的效果。
换句话说,传统古典画家,总是从圣母与圣子组合的正面去观察和描绘圣母与圣子,这也是一般信徒朝拜圣母与圣子的通常角度。传统的古典画家不过在画面上反映了普通信徒的这种正式朝拜的心理。
但提香的这幅画不同,这幅画呈现的角度不是圣母的正面,而是略微靠右的侧面,这就暗示了画家虽然也是信徒之一,但他毕竟不是普通信徒,他还是事件的记述者,观察者和事件激动人心场面的描绘者,这就赋予了画家一种特殊地位,一种超脱于普通参与者的地位。
画家的独立人格就体现在这样的超脱地位和超越常人的观察角度上。
另一方面,由于画家观察与呈现的角度变化,看画的人,不得不想象自己从正面朝向圣母和圣子时候的情景,这就使得画面不由自主地发生旋转,这是观赏者内心里的画面旋转,这也使得提香的画面更加灵动,更富有活力!
如果说,文艺复兴三杰中,达芬奇的画面更为科学,更符合真实性原则,那么拉斐尔的画面则更为典雅和谐,更符合美的理想,而米开朗琪罗的突出特征则体现在人物形体的丰满壮硕与力量,也体现在画面的整体动感上。在三杰中,米开朗琪罗更富有个性,其画面人物的突出特征,为后来的样式主义,巴洛克等画派提供了榜样,其画面的动感,肯定也启发了提香这样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古典画家。
提香在《圣母,圣徒和配萨拉家族的成员》这幅画里,巧妙转换了作画角度,从而调动了观赏者内在主动性,使得观赏者不由自主地随着画家的角度,想象出传统“圣母之位”上的圣母与圣子组合,这是提香画面构思上的一个创新,我们可以把这种构图称为“提香转位”,也就是通过转换观赏角度而实现画面动感的构图法。
在《艺术的故事》P336有图215,是科雷乔所作《圣诞之夜》(1530年)。科雷乔是跟提香同时代的画家,出生略比提香晚几年,他肯定看过提香的画。
这幅画从整体构图看,也符合左右对称结构,甚至很有“洛兰之门”的感觉,但这种对称,显然发生了上面提到的“提香转位”。提香的那幅画,圣母与圣子的位置偏右,画面重心也偏右,而左侧则是一面旗帜出来平衡右面的众多人群。
科雷乔的这幅《圣诞之夜》画面上,圣母与圣子还是偏右,但画面重心显然是偏左的,奇怪的是,左侧有众多人物与天使,居然没有使得画面发生不和谐,可以说,这是科雷乔巧妙处理光线与明暗对比后的效果。画面中央偏右的圣婴发出的圣光,与天使发出的光线汇合一处,形成一道贯穿画面中央的光柱,左右二侧与上下的暗处阴影围绕光柱四周,使得整个画面统一为整体。
其实科雷乔最为著名的作品是绘制于教堂天顶的壁画《圣母升天》(大约1530年)。这幅画出现在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P338图217。
这幅画可以说极为惊世骇俗。整幅画就像是真实的动感图形一样,画面上全都是旋转上升的肢体,贡布里希提到这幅画时说,“他控制光线效果的技艺,使他能在天花板上画出阳光照耀的云彩,云彩之间的天使群好像双腿垂悬着在翱翔。”
有人贬低这幅画,说这些天使是“一锅煮过的青蛙腿”。但看到了科雷乔价值的人则评论说,“……完全突破了建筑物的限制,展示出幻觉性绘画中人物旋转升向天堂的真实感,礼拜者观后也仿佛与她一起飞向天堂。它让观者积极地参与进去。……采用仰视角度,让天使、使徒们在空中飘动翱翔,露出动作优美的形体,气氛真实得令人惊叹,……整幅壁画所沸腾着的运动感,分明是巴洛克式旋涡形藻井构图和圆顶构图的前奏。”
科雷乔这幅《圣母升天》中,天使与圣徒形象众多,不由让人想起他的前辈米开朗琪罗的二幅众多人物的群人画《创世纪》和《末日审判》。无论《创世纪》还是《末日审判》都具有《圣母升天》那种似幻似真的动感效果,而米开朗琪罗的所绘人物形体特征等等,也为后来有意愿突破传统古典美理想的艺术家作出了榜样。所以,有人说,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其实就是后来的样式主义,与巴洛克风格的前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