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的,我们谈论什么,那里一定是它存在问题。当我们刻意梳理婚姻里的你我,得失时,我们已经在失去它。
先说说什么是自我。
自我的意识是小孩三岁时开始产生的,那从什么产生了自我?存在即自我?经验产生自我?社会认同产生自我?意味产生自我?
存在产生的自我是小我,指的作为一个实体存在,世俗存在的自我,我们从生下来就产生存在感,它会饿,会痛,有很多欲望与需求,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
知识是对世界的认识,它能过观察、口头传播、文字传播,三岁时我们具备了接受知识的能力,通过存在自我的反馈,情感的体认,父母的语言交流以及身体沟通,让我们认识到“我”是区别于他人的存在,我有我的私人空间,我有想法,我跟别人不一样。
我们总是认为自我是个独特的存在,有自己的追求,不受外界影响的能力,但事实未必如此。我们的自我更多的建立在社会认同、知识传播、外界影响之上,很难说某个想法是独特,与众不同的,想法总是一个时间的标记,它是在某个时间点受某些事物的综合影响形成的“独特想法”,然后标记于自身,形成某种追求目标。
婚姻中要不要追求自我,或是以自我之名追求个人的“独特想法”,这个想法甚至可能与家庭相左。这是什么样的自我?我们需要除掉皇帝的新衣,认真体察,放弃埋怨,反问我们的内心:这是一种精神需要还是某种逃避的借口,会不会要注定失去一些东西,这是身体需要还是某种不好的强迫症状,通常是指不好的形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失去自我是纯粹的失败还是只是个时尚的说法。
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存在,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我们追求的只是小我的欲望,我们从出发就注定要回到起点,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向前走。我们朝一个方向走多远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多远,小我永远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要得到一种能力,站在更高层次上思考的能力。知识是我们到达彼岸的工具,也是我们向前走的负累。
我们是不是应该停止追求,放弃工作,放弃婚姻,放弃情感。好像没有一个哲学思想与宗教教义会鼓励人放弃所有,但换成了不同的说法:出世,忘记,消除恐惧。婚姻与自我是二选一的问题吗?每个人都是理智的人吗?
或许放弃也是一种追求,针对不理智的一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