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人生最重的枷锁是什么”这一节,笑来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的观察、思考。
在第一节讲人生三大坑凑热闹、随大流、瞎操心的时候。它们除了浪费自己的注意力之外,其实,它是能给人带来短期安全感的。然而,更多情况,可能是人们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才掉进这三个大坑的。
关于这个安全感,在后边的章节,笑来老师说道,这是一个伪概念,安全就是安全,安全感是一个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需要做抉择的时候,靠谱的做法是,通过逻辑、或者科学知识,去判断是否安全、可行。而不是靠感觉,我感觉它不安全,所以不能去做。
但是在生活中,这个所谓的安全感,却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被这个莫须有的东西一直拖累着。
如果时刻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不肯突破舒适圈,最终只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其实,在没学这个专栏之前,我个人也是被这个安全感困扰着,即便学了,也没有说理解的很深刻,似是而非。不过,即便我没把安全学名白,但不影响我按照老师的指引执拗的去做。
在课后的作业里,有两个这样的题目:
一、体验尝试关掉全视角
1.关掉朋友圈(或者只看几个朋友圈)
这个确实关了几天,后来虽然开了,但几乎很少刷,现在朋友圈人多了,也刷不过来,就是偶尔看看。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状态,是因为我体验到,不刷它好像也没错过什么,还节省了注意力。
2.停用微博若干天
一直处在卸载状态…
3.手机静音若干天
从这节课之起,一直到七年后今天,手机一直是静音状态。
4.不出门独处若干天
5.不看大家都看得电视剧、节目或者赛事若干天
在没学习这节课之前,以上这些东西,都是我的日常生活,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它们,就会感觉和这个社会、朋友圈脱轨了,是很没有安全感的。但真正咬牙亲身体验过之后,这个错误感觉,就会被打破。事实证明,没有它们,生活不但不会变差,反而还会获得更多的平静。
二、你不是一直在追求100%的安全感吗?你在哪方面被拖累?
1.在工作方面
整个社会营造的环境就是,你要不停的工作,或者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如果中间停一段时间不工作,整个人会非常难受,会感觉脱离了社会。还有就是,看着别人都有稳定的工作,不管收入多少,有总比闲着强,闲着就是一种罪恶。
我有时候会在心里呐喊,这不就是打工命吗?但是,又没有破解之道,因为我一但想跳出舒适圈,就会被环境和内心的安全感拉回去——别胡思乱想,找个稳定的工作,再找个稳定的住所…
另外一个,就是我一直觉得干实体更有安全感,或者,去某个公司,积累一个实实在在的技能更让人踏实。最鄙视的就是干销售,或者销售部门。感觉他们油腔滑调,不靠谱,吃的是青春饭,年纪大了会被年轻人取代,纯属浪费时间。还有就是,他们的工资是靠提成的,有时候高,有时候低,很不稳定,天天在哪喷空,不务正业,这不是胡闹吗?在我看来很没有安全感。
也因此,我完美错过了销售能力的积累。
2.在投资方面
当年学到这一节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放弃100%的安全感,竟然是在为后边讲投资做的铺垫。
如果我们不能放弃100%的安全感,不能够理解安全感是一个伪概念,就很难去认真思考和研究这个充满“风险”的投资。
别说和实体工作相比,就是跟销售相比,投资也是抽象的,这玩意更不稳定,在大部分人眼里,投资是有巨大风险的,跟赌博差不多,根本不靠谱。
但是,在有形于无形之间,在看见和看不见之间,在实与虚之间,究竟那更靠谱,那个更不靠谱,那个更有安全呢?
破除安全感,判断那个更安全,要依靠清晰准确的概念、科技的发展、逻辑推理以及简单的原则等。这一点真的要感谢笑来老师,因为他的笃定,以及反复的讲解和分析,让我在投资这个领域里,算是迈出了安全感的束缚。
当提到十年十倍的时候,在外人看来,这根本不靠谱。但是,在我们这里,“十年十倍”却是我们长期安稳做事的事实依据。
总结一下
不能放弃100%的安全感,就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适当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跳出舒适圈,才能深入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分清虚与实,进而迈过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