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喜平
人都有怪癖,我也不例外。30岁以后,不喜欢电视,电影也很少看,喜欢的就更少了。近半年,我只陪着儿子看了《摔跤吧,爸爸》感觉还不错,那就来说说吧!
首先,我喜欢大圆满的结局。
看多了人世间的不公与无常,我还是更喜欢圆满的故事,总要给人以希望,不是吗?付出就有收获,这是这部片子吸引我看完的最大理由。我最喜欢马哈维亚骑着电动车,督促两个女儿跑步的情景。她们穿着最蹩脚的衣服,剃着男孩的发型,忍受着村民的议论和嘲讽,就那么勇往直前地奔跑着。晨曦中,别的孩子还在熟睡,吉塔和巴比塔已经越跑越远了,一如她们的人生之路。这一步又一步前进的脚步,还有那一次又一次泥地里的较量,一杯又一杯不和口味的牛奶,都为今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这个故事治愈了我在俗世中打滚满是灰尘的心。因为生活中,总有人什么也不做,就可以得到。而你的辛勤付出,也许就会被毁于一旦。看到吉塔把一个个对手摔倒,心灵得到了满足。默默努力吧!总有一天,那曾经的汗水会铸就辉煌的。
第二,我喜欢这个电影背后的故事。
虚构的童话可以给人安慰,但终比不上现实的柔软。幸好这是个真实的故事,那个父亲也许不如阿米尔汗帅,但当他一意孤行踏上培养女儿之路时,他就是个英雄。他听从了内心的召唤,走上了英雄的旅程。还有什么比平凡人变成英雄的故事,更能抚慰人的呢?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说:“英雄是那些能够了解、接受进而迎接命运挑战的人。”马哈维亚当之无愧。而英雄最大的作用,就是给普通人以引领。看到自他培养女儿成功之后,有一万多印度妇女走上此路,实在是鼓舞人心。所以,此时我也听从内心的召唤,在别人都享受假期的时刻,与文字死磕。不必在意超低的点击率,不必在意没有人呼应的冷淡,关键是我的内心,想要写吗?那就写下去吧!
还有,阿米尔汗的故事,他的快速增肥,又快速减重,不由让人赞叹他的勇气与毅力。毕竟对于中年人来说,体重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从97公斤到72公斤,他只用了短短的五个月,就减掉了25公斤的肥肉,甚至练出了腹肌。他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从这点看,他也是个英雄。这样的正能量给我来一打!
第三,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小幽默、小温馨。
无论是片子开头满村关注马哈维亚生儿子问题时的欢快,还是侄子陪练时的脱线,甚至吉塔和巴比塔为了逃脱魔鬼般训练的小把戏,都让我忍俊不禁。这部电影,好就好在这些小细节,那么生动,那么自然。不会硬要观众发笑,而是水到而渠自成。真是走心之作。
两个女儿的转变一段,也是如此。没有生硬的说教,新娘的现身说法,一下子让她们懂得了父亲的苦心。当老师当家长的人,是深有体会啊!道理说了一百遍,不如孩子朋友的一句话。
最后,我还喜欢简单而合理的情节设计。
英雄的故事都是有一个模式的:英雄没落——马哈维亚退役,从盼子到得四女的失落,英雄发现命运的召唤——发现吉塔和巴比塔摔跤天分时的喜悦,英雄踏上冒险的旅程——两个女孩参加训练、逃避训练、自愿训练、获得胜利,英雄遇到困难——吉塔获得全国冠军屡次不能突破,英雄回归,使命完成——吉塔终于靠自己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你看这个故事情节,其实都是在走英雄内心路线,别人的刁难都只是英雄取经路上的一个个小节点,战胜了英雄就获得了新能力。没有太复杂,也不是多狗血,简简单单就把英雄的成长之路揭示了。就这么简单,又这么励志!
我想,不同的人看《摔跤吧,爸爸》一定有不同的感受,但它为什么在短时间内红遍朋友圈,就是因为用心啊!用心的故事,励志的情节,有趣的台词,自然能够唤起普罗大众的共鸣。可是可是,千万不要只是看看而已,如果那样就失去这部电影的意义了。英雄已经在前面带路,我们普通人要做的就是跟随。让我们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听从内心的召唤,走上一条英雄之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