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写到我的组长。
安慰过后,心情顺畅了很多,也有了一种被关心的感觉。然后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接下来的几天,手续陆陆续续地办完,和我同样烦恼的还有我的大学同学Y,她是我推荐过来的,当时也是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俩大学期间关系也好,想着还可以有个伴。当她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扮演了组长的角色,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安慰她,还记得当时在茶水间,最后她破涕为笑的样子,和我们一起上下班的日子一样,那么美好。
同事L比我大一岁,小眼睛,高挑的身材,齐肩短发,是个学霸,从她身上得到了很多学英语的启发。她老家是安徽的,和妈妈一起租房子,妈妈在北京打工。印象里,南方人外出打工的确很常见。她很爱学英语,还记得当时看完她买的那本《考拉小巫的学习日记》,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够,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老实说,我以前不怎么看书,但是慢慢地受到大家的影响,也在互相借阅的过程中慢慢喜欢上看书。这就是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吧,当周围都是比自己优秀还特别努力的人时,自己也会耳濡目染。
还记得她告诉我背单词的方法,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把单词书重新背一遍,每次背完都会在第一页标记上这是第几遍。也记得她在电脑前的日历上写着的座右铭“生命在于折腾”。事实证明,她也的确很爱折腾,她租的房子里没有无线,就每天晚上在她姑姑家门外蹭着WiFi,每天中午都会带来她姑姑为她准备的午餐,每天早上起早坐车倒地铁。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说我想考CATTI,星期天她就带着我去书店,和我一起去买需要的教材,以及她当年推荐我的《中式英语之鉴》,这本书到现在还躺在我的书架里,没有看完。关于她的传奇事迹有一件,那就是丢手机,很多人都丢过手机,她当时发了工资买了一款新手机,结果下班走在路上,一转身丢了,而她当时还带着耳机,至今都不知道如何搞丢的。她怕妈妈担心,因为妈妈会经常用她的手机玩游戏,然后就买了一个同款的,巧的是,不到一个月,她的手机又丢了,无奈,她为了不被妈妈怀疑,又买了同款手机,再后来,她说在公交车上总感觉有人盯着她的手机。我们说你这是魔怔了。
至于现在,不知道她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粗心大意?我们都回了各自的家乡,但是都会关心对方的生活,我们俩都属于不是天天看朋友圈的那种,很多时候我发的状态,十几天之后会受到来自她的赞,同样我也是。每每看到照片里的她,还会想起大家一起吃饭开玩笑的日子,星期天一起去KTV,一起去动漫城玩游戏,一起分享看过的书籍,我的手机里至今都保存的当时的照片,都是最珍贵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