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04

2019-01-04

作者: 耕读博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0:11 被阅读11次

    教养,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但却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东西。

    深到骨子里的的教养,愿你我都有。

    前两天,一位远房阿姨带着她的小儿子到家里来做客。好久没见,母亲便在厨房张罗了一大桌子好菜准备招待。

    上菜之前,那个孩子在旁边无所事事,一会拿着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屋乱跑大声嚷嚷,家里人几次制止都没有办法。

    而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刚落座,小孩就拿起筷子夹起最大的那块骨头送入口中,还在摆盘放好的红烧鱼里来回扒拉,搅得一团糟。

    善意提醒了几句,他妈妈还笑着说:

    “没事,孩子还小,现在不懂,以后就懂了。”

    酒足饭饱之后,所有人都在沙发上闲聊,但这个孩子却跑进我的房间里,闹出了很大的响动。

    慌忙地走过去之后,却发现原本整整齐齐摆在书柜里的手办书籍,全都横七竖八地倒着,有的还摔到了地上。

    熊孩子看到我之后,不仅没有停止这种扫荡式的破坏行为,反而拿起一个手办,跑到客厅里和他妈妈说:“我想要这个!”

    他妈妈看了一眼之后不在意地说:“想要让你哥送你就是了。”接着转头告诉我:

    “我家儿子喜欢这个,不然送给他吧,大让小嘛,反正你这个玩意儿也值不了几个钱。”

    而那个手办,是我上学的时候攒了好几个月生活费,咬咬牙才买下的。我终于忍不住爆发起来:

    “阿姨,不好意思,这个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不能送给任何人。如果您的孩子真的喜欢,您可以在网上给他买一个,至于值几个钱,您上网查查就知道了。”

    我要回了自己的东西,放回房间的柜子里,关门的那一刻还听见小孩毫不掩饰音量地讲了一句:“多大的人了,还玩玩具,小气鬼!”

    不仅随便翻动别人的东西,还试图将其带回家,这样的孩子真的让人很尴尬。

    本以为“在拿别人的东西之前,一定要征求对方的同意”是大多数人明确的道理,可惜有的孩子不懂,有的家长更不懂。

    有句话说的好:父母的修养,其实就是孩子的教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都是学着大人的样子慢慢长大的,而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

    毕竟,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如教养!

    教养,是立足之本

    真正高贵的不是出身,是教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

    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

    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功亏一篑。

    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人,是衣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做事有分寸的人。

    在生活中他们就好像阳光,带给人温暖和幸福,相处起来更让人觉得舒服,更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对于父母而言,当你每天讨论穷养、富养的时候,其实都不如教养来得实在,无教养寸步难行。

    教养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与其给孩子留下财富,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所以,教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良好的教养,才是孩子立足的根本。

    很多人常说,怎样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呢?好像很难。

    其实也不难,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得意时的姿态。

    有的人取得一点小成就,或者一点点虚妄的名声就飘飘然,开始吹嘘自己、看不起其他的人;

    有的人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这样的人,你会觉得他有教养吗?

    古来,成功之士大多怀有谦逊之心。

    比如:不耻下问的孔子、三顾茅庐的刘备、韬光养晦的曾国藩。

    谦虚谨慎,其实也是一种美德和修养,希望你我都能有。

    教养,让你跟别人不一样

    教养跟穷富无关。

    飞法国的头等舱上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偏远乡村的田埂上人们也知道礼义廉耻。

    所谓教养,简单了说,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都努力做个更好一点的人。

    农民工担心自己弄脏了地铁的椅子,席地而坐,是教养;

    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花盆,在门口等了主人一整天就为了说一句“对不起”,是教养;

    爸爸妈妈从来不在老人和孩子的面前吵架,是教养。

    教养像是万物复苏的春天,给人带来百花齐放的美好享受,又像是高温炎热的夏天,让人感受到火辣辣的热情。

    然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只灌输知识,不培养气质;

    只注重有形的考核指标,不看重无形的心灵塑造。

    易中天就曾经批评:

    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善良,没有人去想。

    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为己”的人:通过努力的考试,获取更多混迹社会的凭据。

    无微不至的教养,在你不经意间,也能泄露出你的灵魂;在你卑微的时候,也能彰显你的贵族气质。

    被称为“中国最后的贵族”的郭婉莹,直到临死前的一天,还要求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穿旗袍。

    文革期间,她能弯下高贵的头颅去洗又脏又臭的厕所,但决不允许自己的妆容出现一点马虎,用煤球炉蒸出带有彼得堡风味的西式蛋糕,看书甚至要用镊子翻书页。

    毕淑敏说:“教养是细水长流的,具有某种坚定的流向和既定的轨道性。”

    它是后天养成的品质,但一旦养成,就深植于我们的骨髓。

    无论在什么时候,展现我们的教养,等于展现我们灵魂的模样。

    教养不仅仅是发乎其外、如何待人接物的姿态;实际上是“为己”与“为人”的结合。

    正如有人总结过的:让别人舒服,让自己不憋屈。

    当你需要吵吵嚷嚷向别人表现自己的教养之时,其实你已经没什么教养。

    而当你自信于自己的行为举止,乃至生活方式、应世观念,你无往而不是在展现教养。这就是所谓从心所欲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zc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