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培养“笨小孩”要用聪明的方法

培养“笨小孩”要用聪明的方法

作者: 鲁盾 | 来源:发表于2017-12-16 00:20 被阅读0次

       邻居孙大姐的儿子小波在二年级的时候一次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分数加起来还不到60分,这可把孙大姐一家急坏了。于是全家总动员,孙大姐辞掉了工作专门照看孩子,孙大姐的丈夫王哥也被孙大姐责令减少出差多在家里陪孩子,指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由于怀疑是所在学校的教育质量有问题,又经过一番周折转到了在当地有口皆碑的好学校里上学。这样离家远了,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孙大姐从此开启了她的漫漫陪读路。孙大姐每天的任务除了给她们母子俩做饭之外就是研究小波的教材还有教辅资料。小波放学回到租住的家中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之外还要接受妈妈给他准备的一两个小时的辅导课程。如此光阴荏苒,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年,如今小波已经是五年级的“小伙子”了,成绩也由原来的倒数提升到了班级中等水平。看到小波的学业总算没有“报废”,孙大姐也是一脸的欣慰,但是看到自己都觉得有些“笨”的儿子,孙大姐的脸上又会笼罩一层忧虑与苦闷。孩子现在还小,以后的上学之路、人生之路还很漫长,这样辛苦的“陪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孙大姐的担忧确实牵人神经,引人反思:“笨”小孩应该怎样教育呢?

       在考试中得分高的人要比在考试中得分低的人聪明,这几乎是大家的共识。但事实是如此吗?作为一个经历过完整的“应试教育”体系的人,笔者深知要想在考试中得到高分,智商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但是,影响考试结果的非智商因素也不可忽视。学生自身方面对于考试的技巧性的把握就是其中一大重要因素。例如聪明的学生知道,卷面整洁是影响改卷老师心情,从而影响打分的高低。因此他们就会特别注意在字迹的工整和保持卷面整洁方面下功夫。再比如语文和英语作文的写作方面,有大量的辅导教材里有“写作模板”以供学生套用。这些所谓的“写作模板”其实充斥着大量的套话废话,除了能在考试中得高分以外,并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相反长期套用模板,反而会使学生的思路僵化、想象力退化,从而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开发。此外,还有大量的蒙题技巧、猜题技巧,都是围绕如何得分来考量,并不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提升。试想,让这些非智力因素大行其道,很多得高分的学生的聪明是不是用错了地方呢?而真正把功夫下在问题的解决、把时间用在能力的提升上面的“笨小孩”虽然短期内很难看到奇迹的发生,但长此以往能力反而会实现弯道超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考试中表现出的“笨”只是一个方面。生活中,比起“笨小孩”来说,我们见的更多的是“聪明”的小孩。“聪明”的小孩很早就学会了走路和说话,他们思维敏捷,阳光活泼,善解人意,各种东西一学就会,可谓是语文数学英语门门优秀,音乐美术体育样样精通。他们甚至个子高挑,身材匀称,容貌出众。他们成绩名列前茅,赢得了无数鲜花掌声。他们往往成为大家的话题中心,赢得了家长、老师、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可以说在很多方面“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比之“聪明”小孩,“笨小孩”的境遇却要惨淡的多,他们连走路说话的时间可能都晚,七八岁还有可能会尿床。他们学习成绩差,甚至连体育也不是很好,有时甚至不得不“留级”才能勉强赶上年龄比自己小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高考失利,甚至经历两三次高考,才能达到专科的分数线。他们甚至连容貌也不出众,是天鹅堆中的“丑小鸭”。但现实有时会开一个大大玩笑,很多大家公认的“笨小孩”往往会在无声无息中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我想除了现实是一场马拉松,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赢在起跑线上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大家思考的原因。

       “笨小孩”其实更有韧劲。“聪明”的小孩也许智商高,学东西快,涉猎的东西也多。但往往可能是浮光掠影,不能深入。因为“一学就会”,也容易失去对一些事物的长久兴趣和深入学习研究的动力。而接触的东西多,精力容易分散,必然在每一个事物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因此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而“笨小孩”则因其“笨”,反而更愿意在某一事物上倾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反反复复的学习和训练,有些奇迹便会发生。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郭靖可谓是“笨小孩”的典型代表。与“聪明”的杨康不同,“笨拙”的郭靖每学一招一式都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学会。放在一般老师眼中,郭靖很有可能只能做一辈子的放牛娃,在草原上孤独终老,但郭靖的师傅们并不这么认为。起初“江南七侠”对郭靖也是各种抱怨和不满,但是在与郭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了郭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尤其对于学武之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从此他们将毕生绝学倾囊相授,尽管郭靖一如既往地“笨”,但是在他的师傅们眼中,这反而是他的优势所在。后来全真教的马钰和丐帮的洪七公也被郭靖的坚韧顽强和真诚善良所打动,以致马钰将全真教的内功心法交给了郭靖,他正是看到了郭靖的“笨拙”的性格适合先从内功练起,然后再去理会招式拳法这些外功。洪七公也看到了郭靖的性格与沉稳内敛刚劲有力而少变化的“降龙十八掌”是对路的,因此而耐心教授。否则沉稳的人非要让他去学灵动的武功,不仅徒劳无益,而且还有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贻害终身。

       “笨小孩”或许更能得到上天的眷顾。说“笨小孩”更能得到上天的眷顾,绝无贬低聪明小孩的意思,更不是鼓励家长故意让孩子变笨,而是想说明人才有其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笨小孩”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成才之路不同于聪明小孩。他们的人生可能步伐沉重,几多周折坎坷,但也稳重扎实,富于内涵。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成长经历很适合“笨小孩”学习借鉴。曾国藩的祖父和父亲以及曾国藩自己都属于“资质鲁钝”型的人。曾国藩的祖父拼劲半生才考中童生,在对自己的治学之路彻底绝望之后便潜心教育几个儿子,做儿子们的专职教师。曾国藩的父亲比之曾国藩的祖父些许有所进步,在四十多岁的年纪的时候比儿子早一年考中秀才。而到了曾国藩虽然“智商”已有很大进步,却仍然是“笨”的可以。常常是一篇文章背过几十几百遍仍然不知所以然。连曾国藩的老师都说如果他能考中进士他就给曾国藩当背伞的仆从。但是凭借“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的“笨功夫”,曾国藩终于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得中进士,并在殿试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得授“庶吉士”,从此平步青云,官至二品。但故事还没结束。就当曾国藩以为自己已经达到同乡在京当官的极致,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一品光荣退休的时候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凭借年少时期积累的“笨功夫”和对儒家正统的捍卫,曾国藩毅然投身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斗争之中,几乎是从零开始培养了“湘军”这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和数十员名将,挽救了清朝危亡,成为晚晴中兴重臣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开创者。

       “笨小孩”其实并不笨。很多“笨小孩”只是看起来“笨”,实际上他们可能拥有常人所没有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爱迪生小时候就是一个十足的“笨小孩”。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爱迪生因为对母鸡孵小鸡的行为感到好奇便自己用柴草搭建了一个“鸡窝”,学着母鸡的样子蹲在“鸡窝”上孵小鸡。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般人的家庭,家长一定会被孩子的“荒唐”行为气疯,至少会把孩子数落一顿“让你把衣服弄脏了!”,甚至会打一顿“你傻不傻趴在鸡蛋上孵小鸡!”但是爱迪生的妈妈总是耐心地解答儿子提出的各种“傻问题”。在爱迪生因为在学校中总是行为古怪、思考异常而被学校劝退之时,爱迪生的母亲毅然决然地把孩子带回家决定自己教育这个看似“愚笨”实际上非常有创造能力的孩子。这事如果搁在一般家长身上,肯定会因为孩子被学校开除而大动肝火,暴打一顿在所难免,事后对学校和老师各种赔不是,甚至托关系让学校撤除开除的决定也是很有可能的。原本有天赋的孩子在不适宜自己发展的环境中成长的结果肯定是畸形而又坎坷的。不要说成为“发明大王”,能成为正常的人都有可能困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笨小孩”都像上述所说的那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笔者想说的是家长和老师应该看到“笨小孩”所蕴含的向这些优势发展的倾向性,并试图在这些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些智商和情商方面的“晚熟”就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要创造适合“笨小孩”发展的环境,积极引导,耐心辅助。其实作为心智发展尚未健全的孩子本身来说,他们面对自己的“笨”可能比家长和老师更加着急,他们很有可能比家长和老师更早放弃自己,从而在学习乃至以后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的优势和才能。这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很有可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马云说:知道自己要什么是聪明,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才是智慧。“笨”的人因为思维单纯、想法简单,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很多东西不能兼顾,因此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埋头深耕,反而能有所作为。因此,孩子有时不妨“笨”一些,家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培养“笨小孩”要用聪明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笨小孩”要用聪明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ej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