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年8月思绪

2023年8月思绪

作者: 蓝矿 | 来源:发表于2023-08-30 10:22 被阅读0次

    1

    一个人除了自爱以外,还需要爱与欣赏他之外的世界,比如大自然,社会,他人,思想与智慧,科学与艺术,力量与审美,同时要对世界的神秘保持适当的敬畏。 如果一个人过分自恋,谈吐之间都是我字,都是在进行自我炫耀和吹捧,没有心思去理解和关爱他自身以外的世界,那么这个人容易沦为只见到自我倒影的井底之蛙,他就会在精神世界中,整天活在封闭狭隘的鸡毛蒜皮和蝇营狗苟之中,自爱也就成了一潭没有源头与出路的死水,生命便缺乏奔腾入海的生机与活力,容易与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失之交臂。

    2

    肤浅的人审美看局部,看局部是否突出、夸张或引人注目,另一些人的审美则看整体,看整体是否搭配协调,格调是否具有诗意,其中的逻辑是否自洽。这两种审美视角,有时也会反映在他们生活中遇到矛盾冲突时的取舍上面。

    3

    个别评论员对A国和B国之间战争的分析,做成节目后给人一副津津乐道,轻松自在,像是在观赏一场电子游戏的样子,体现不出一丝厌恶战争,怜悯众生之心,这着实让人窥见到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所以不要一味地把人当成天使,不管这个人的文化程度如何,狼性从来就是人无法消除的部分基因。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只给你带来正面影响,让你从早到晚舒服快乐,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天使。你如要享受生命的白昼,同时就要准备度过岁月的黑夜。

    4

    同样的笑容,在冬天和夏天给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这就像一瓶矿泉水,带到什么地方,就会体现出什么价值。

    5

    为什么有些人事业有成,但是身边缺乏知音?为什么有些人能说会道,自以为是真心待人,口口声声对他人有善心,别人却依然跟他若即若离。 其实世界上的事情远远没有人臆想中的那么简单,具体事例也要做具体分析。 因为人对于事物的价值主观,张三认为是重要的,不一定是李四认为重要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双赢才是正道。 而人最在乎的是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一个人老是将自己的得失与感受放在首位,不在乎别人的难处和关切,自己家里的事情是事情,别人家里的困难不是困难,一味让别人成为自己的听众和宣泄对象,那么他永远不可能跟别人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因为人们没有义务去理解一个自命不凡加上自我中心,渴望全世界都围着他转的人。

    6

    人的现代化不是看他穿什么服装,背什么包包,而是他看待世界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否则他就永远是现代世界的孤儿。那些唯我独尊,同时又无法向别人提供价值的人注定会被世界抛弃。

    7

    世界上有两种道德,一种叫做主人道德,一种叫做奴隶道德。 持主人道德的人要么独善其身,要么入世进取。他不会把自己身上带有攻击性的动物面投射在自己亲近的人身上,他也不会欺软怕硬,欺上瞒下。 持奴隶道德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在弱者面前趾高气昂,在权势面前唯唯诺诺,在强者面前则逆来顺受,并常常成为权势与强者的粉丝。

    8

    一个人的朋友圈如果老是转发或者赞赏点击量10万正以上的文章或视频,并且这个人很少点赞或者转发阅读量小众却有思想的文字,那么他这一辈子也就定型,不会再有进步的可能,因为众人都明白的事情不会有太多的新意和启示。这样的人骨子里相当媚俗,他遇事往往随波逐流,缺乏正真的自我,他的言行举止都是众人的复制品,你跟他打交道,就犹如在应付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9

    什么是媚俗的“乌合之众”?这些人表面看起来人多势众,但他们实质上像一群电视剧中的宫女和太监,相互之间除了有那么一点同病相怜外,绝不会有太多的真情、钦佩和尊重,有的只能是相互之间倾轧、争宠、嫉恨、厌倦甚至鄙视。 因为促使他们临时抱团取暖的,不是普天之下的大道,不是事物的底层逻辑,更不是世间坚固的真知和审美,而仅仅是他们每个人之间有你无我的渺茫机遇和物质利益。

    10

    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底层逻辑,罕有永远适用的理论外,就像一部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用适用范围更广,更符合现实的新理论来升级换代甚至推翻旧理论的历史。 爱因斯坦理论相对于牛顿力学有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新生的量子力学后辈,爱因斯坦又坚持认为“上帝不掷骰子”,成为了量子力学中随机论者新理论的阻力。 所以世界上似没有永恒的“真理”,所谓的真相也仅仅是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实”,而不是世界的事实。

    11

    世界上的阴谋确实存在,但阴谋无论如何不会成为流行病。对于那些迷信阴谋论,看见阴谋论的文字就像是打了鸡血的人,不管是谁都不能跟他亲密共事,否则的话,一起做事业会做成孽业,一起谋生的话生活会变成一地鸡毛与难以收拾的残局。

    12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切都凭借由科技、金钱加道义作为支撑的实力说话,阴谋即使能够得逞于一时半会,也抵挡不住各个领域中那些现代高科技的降维打击。 所以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故纸堆里挖掘研究什么“三十六计”、“读心术”和“厚黑学”等等,都不如去习得一些自己爱好的真实谋生技能,因为那些拿不上台面,被现代世界所不屑的虚头巴脑的雕虫小技,都抵不上掌握现代高科技的手指轻轻一动,都拼不过现代精英们打造的现代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13

    由于三观涉及到世事的是是非非,所以才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亲疏远近的最底层逻辑。三观相差太大的人,即使双方刻意去回避,他们的矛盾也会在生活的各种细节处暴露出来。所以考察一种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辨析双方看待世界和待人接物的底层逻辑是否一致或相似。 三观一致和相似的人,很多问题都可以商量解决,三观冲突太大的人,再多的商讨,因为涉及原则问题,到老死都无法达成共识。

    14

    世界上的人有两种精神空虚,一种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太少,知识量不够。在读书和走路少的人心目中,世界就是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世界,他会觉得世界上的事物和情节就是这么多。 另外一种是人整天忙忙碌碌,把忙碌当成是一场无休止的跟他人竞争的战斗,这样的人的心思都在最终的目标——获胜上面,他对于过程的体验与享受等等是麻木的。

    15

    科学家眼中的世界“神秘”,和迷信所说的“神灵”其实不是一回事情,尽管“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说明世俗的迷信就是接近科学的智慧。 如果天上的“神灵”真的知道了有些地方的人跪拜它们时所祈求的姿态与标的,会气得几天吃不下饭,几夜睡不着觉的。

    16

    成熟自信的人会特别珍惜别人的夸奖,在夸奖面前更加谦虚谨慎,以此作为鞭策自己进步的动力。肤浅自卑的人因为心灵的空虚与饥渴,他们在外界的夸奖面前,会顺着杆子往天上爬,最后重重地滑落到地面,或者会迫不及待地把它当作庆生大餐,狼吞虎咽地吃得醉倒在地后原形毕露。

    17

    英语中的词汇量远超中文词汇量。 东方对事物进行合并粗化,西方对事物进行分解细化。接触能够让人精神崩溃的西医学系统知识,阅读足以让人怀疑人生的西方经院哲学书籍,就知道西方人如何做到对事物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的条分缕析与体察入微了。 东方人推崇简单思考,差不多,甚至是反逻辑,东方人习惯用故事和情感代替逻辑思辨,西方则习惯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推理严密,结果造成两种绝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18

    出生于上世纪乌托邦氛围中的人习惯了高大上的伪装,所以他们对于周围和外面的真实世界反而处处看不顺眼,觉得匪夷所思,疑虑重重。如果这些人不从底层逻辑上转换观念和思路的话,一生都将活在自欺欺人的梦幻中。

    19

    东亚那个岛国中部分人祭拜神社的愚蠢和无用之处在于,他们以为只要去祭拜了,人口远远超过他们的受害者的在天之灵就能无视曾经发生过的侵略和血腥,就能放过他们,让他们减轻罪行似的。 其实从整个世界来看,侵略和被侵略,正义和非正义的道理也同样如此,如果不能换位思考的话,再怎么为侵略等非正义开脱都是无用之举。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由一部分人关起门来说了算的。

    20

    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和文字,要比接近他本人更加令人亲切与释怀?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身上,难免会因为各种渺小的欲望,散发出物质世界和金钱的俗气。但是他的思想和文字,却是在理性的筛选和感性的加温下,加入逻辑和想象力的酵母,恰到好处地酿造成的醒脑提神的清酒。 “人生若只如初见”,跟相互之间三观冲突太大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似要比天天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要来得更加轻松快乐。

    21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故事远比理论能够说服人?这其中固然有不少人文化程度低下加思维惰性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类的遗传基因使然。 试想在人类思维发展进化的远古时代,他们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刚刚开始萌芽,那个时候唯一能够令他们信服的是眼前出现的危险,兽类的攻击和死亡场景。 他们相信贸然渡河会有危险,并不是因为懂得阿基米德的浮力定理,知道人体的密度要比水稍稍重那么一点点的缘故,而是因为他们的伙伴刚刚被狼追赶淌进河里淹死。 也就是说人类从祖先开始,就宁可首先相信粗糙的事实,而懒得去理会与应用严密的逻辑分析与推理。

    22

    如果如柏拉图所说世界的本源之一是理念的话,那么彼岸世界应该欢迎理性和逻辑俱强大的灵魂,尽管此岸世界习得的逻辑并非是百分百的真知,但逻辑跟情感相比,至少离开天道要更近一点。 而世俗的技能仅仅是一种谋生或者取悦于自我和他人的艺术。 说到底,世上的道才是根本,术仅仅是依附在道身上的一张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永生,因为道才是两个世界的通行证。 所以聪明人应该明白学习理性知识,倾听古今中外先哲声音的重要意义。 不好学习,感性泛滥理性缺失的人,到时候可能神灵或上帝都不愿出来面试他。

    23

    那些让大多数人一看就懂的思想中少有新思想,其中的许多是对陈词滥调变换一种说法的炒冷饭,以此用来对迷茫的人进行治标不治本的心灵按摩。 恰恰有些违背人们思考惯性,让人在心中转几个弯才能进入柳暗花明境界的思想,才是可以让人豁然开朗,刷新人生轨迹的新思想。

    24

    市场经济最忌讳的是眼前利益诱惑下的说谎和做假,因为太多的说谎和作假会增加交易成本,使得许多交易成为高成本交易或亏损交易,极大地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 所以市场经济需要有法治的保障,需要创造稳定的多次重复博弈的市场环境,在单次博弈流行,说谎和作假泛滥的地方,市场经济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25

    市场经济似乎是迄今为止理论最为自洽,实行起来最有效率的经济形式。但是再逻辑自洽的理论和经济形式,也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医疗行业的完全市场化就有众多的弊端,因为在医疗行业市场化的推广中,似无法逃脱供求力量再平衡过程中的“时滞”这个障碍。而许多疾病的医治尤其是重要手术涉及到一念之差下的人命,更容不得像其他商品和服务购买过程中的“不行再来”这样的试错。 所以医疗行业即使需要市场化来提高效率,也要循序渐进地推行,并且不能因为患者付不起钱就拒收拒治,而是要先治后收费。毕竟好好的人谁都不想得病。 至于逻辑自洽的东西是否可以放心推广,不再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人类的先验逻辑也不是包打天下的利器,即使没有根深蒂固的人的感性在“使坏”,就是人的理性自己也不能完整地维护自己,否则世上就不会有“罗素悖论”。 所以人可以百分之九十九地信仰一样东西,但如果人百分百地迷信一样东西,迷信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似乎都会成为某种“原教旨”。

    26

    在对待理性和感性,理念和欲望,科学、艺术与宗教这些问题上,柏拉图和后来的尼采都走到了认知的两个极端。 但是他们也都揭示了人性中情与理等的根深蒂固的矛盾与冲突,可供人们深思反省。 后来睿智的康德给科学、艺术和宗教划分了各自的管辖领域,才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步入现代化的路径,可惜后来的尼采无视康德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年8月思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ge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