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很久没见的朋友相聚,没有特别热络的拥抱、没有特别热情的语言,和风细雨般,我们却一坐就是4个小时,这就是我们的相处,也是相知的方式吧。
她是我的大学同学,上学时只是大家伙一起玩耍,不太单独交往。话说我们班女生当时有三个宿舍,每个宿舍风格分明。我们宿舍在一楼,谈恋爱的都是异地恋,因此和另外的三小只单身狗(包括我),每天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四点一线,每周末坐着公交进入城市内部逛街,都是集体行动。她所在的宿舍和我们差不多,加上我们的宿舍只是相隔一堵墙,又都是外地来京的女孩子们,因此经常来往。而另外一个二楼宿舍的姑娘们,和我们风格不一样,基本每个人都是独来独往,却又各自和我们这两个宿舍有来往。而毕业数年后,那个宿舍里的姑娘们想知道各自的消息,都是通过和我们这两个宿舍聚会得到的。到底是性格一样的人,住在了一个屋檐下,还是一个屋檐下的人,互相影响着。说不清楚。
我们俩真正开始熟络,都是工作几年后的事情了。想不起来具体什么事情,她老公请我帮忙写个东西吧,我们约了几次饭商谈这个事情。再后来,她老公说,我是一个看似有距离感很强有些冷傲,其实内心非常逗逼的一个人,让她多和我来往,改变一下她的内向。那之后,我们吃饭聚会、互相帮助的次数越来越多,越发觉得两人三观相符,特别能说得来。
这些日子,总说着要相聚,可不是你忙就是我忙,时间不好凑,要么就是我们总有一个人不在北京。而且,疫情以来,更是难相见。想起来,距离我们上次和大家一起在母校附近聚会时,就说着我们要单独聚聚吧,都已经快四年了。身处城市中,特别是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城市,是这样的吧,每天穿越城市的职场打拼,休息日就想躺平,微信成了聊天的最主要联系方式,还有维系同学、朋友的联系方式。
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上班时要说太多的话,回到家和休息时,真的有事情需要处理或是回复亲友,都更喜欢微信文字,这样会让人在放松的状态下就把必须进行的家人报平安、朋友之间问候完成了,或许因为不想让家人从声音中就听出疲惫,或许也是因为每天的工作太累,连说话的力气都不敢保证够充足,我们只想自己在沉默中就能和大家保持着热情似火的沟通,知道我在意的人们都过的还不错。我们在手机上输入的文字,似乎并非是冰冷的,真正懂的人,从你的用词用字上就能告知你的情绪。
很早之前,在我们还是用手机短信和QQ作为主要聊天工具的时候,我看过一篇新闻报道,说是根据说多少多少数据分析,还有多少多少专家解读,得出结论,亚洲人,特别是中日韩,更喜欢用文字为主的聊天工具交流,因为东方人含蓄、内敛什么的。正好当时在一直追一部美剧,里面的同龄人,确实是文字短信只有在不便电话时,才用极简单的大写首字母代替,绝大部分时间,包括闺蜜之间吐槽,都是直接拎起电话就打过去。专家和数据还是有可信度的,即使现在看来也是。我们连打电话,都更喜欢使用微信语音,而不是手机本身的基本功能——通话。
昨天的面谈,我们聊了很多。彼此这几年的状况都有随时相知,但各自在这些状况下,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以及变化,是不能在微信中有所涉及的,见面了,才能说的很细致、很认真。果然,我们都是想给彼此好消息、不让对方担心的人。我没告诉她我的生病如此严重,她没告诉我她和老公分开的具体原因……还有很多很多,突然遇到的高兴不高兴的事,很快过去了,当时没来及彼此念叨念叨的,都一起好好分享了一下。
这就是朋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吧,久处不厌,久别不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