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挨过不少皮肉之苦,经常觉得在这样的家庭里生存不下去,感慨我的命运为何如此之凄惨,以至于从小就有个愿望——长大之后离家远远的。
如今,真还就背井离乡,到还没颠沛流离。成年了是真,成人了还不敢讲。远遁异地,自己一个人看似活得“潇洒”,却也抵不过现实。
人生大事,关键时刻,别人都是靠不住的,站出来的只有父母,血浓于水的只有亲情。
哲人言:流离居所,不是圣人就是野兽。真觉得自己是后者,不知道别人家什么习惯,好像很多人每天必打一通电话跟家人报备,可我却经常十天半个月才想起给家里一个电话。就算打了也没有话聊,纯粹是应付公事。听电话那边一片诘问喋喋不休,而电话这头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好没心没肺,也想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跟爹妈走近一点,可还做不到听话、乖、懂事。我同太宰治同日生日,总觉得自己就是他的翻版,“忧郁且悲伤”,唯一不同的是,我还同那补天遗石,留恋那万丈红尘。
焦虑是年轻的我的旋律,却不能成为我的挽歌。因为我还有,从没有对我放弃期望的双亲。
我讨厌婆妈,憎恶煽情,正因为我写不出叶芝“当你老了,双鬓斑白,两目昏沉”;不能像史铁生那样记叙母子羁绊,思念慈母深情;更不知道要写啥来歌颂我的母亲,顶多跟人说,她就是我的母亲,她平凡普通也非比寻常。她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我未曾习得,也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一生体味。
还是班门弄斧一番:
一、
缘系三世终做一家
同源骨肉本该继承
未能让她心安使她心宽
妄添无数烦恼白发丛生
二、
她
渴望夫贤子孝 共享天伦
我
深感承蒙恩惠 喜忧参半
她
给予生命 滋养哺育我的灵魂
是光是海是启明星
是春雨细无声
却也有时如同“梦魇”
让我踌躇此生怎为人
临危敢受命 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过节要应景 不做不识时务之人
写在那个妈妈节之前的之前
自己写的价值观有点歪,有必要再正回来。太过消极和悲观,是不能参加投稿的。按照中国传统,最好的孝敬父母的方式大概就是“郭巨埋儿”,呸,错了!是光宗耀祖,世人大多相信死后还是会在阴间与亲人相聚。可举孝廉封荫是落后的思想,是世家大族的专权,个人观点只要自己正心诚意,在统一价值观下不离经叛道,就算锦衣夜行又如何?就为了别人嘴上的恭维和称赞,一切都变了味,最终就成为了边沁的功利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