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 我遇上对的人
我策马出征 马蹄声如泪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进这山城
我一路的跟 你轮回声 我对你用情极深”
眼神01
仁波切
在公益人饭桌上,公益大咖左右手的位置一般都是最抢手的,众人甚至调侃要标价拍卖。有幸坐到左右的人,自然都是怀着各种心事的。要么希望大咖能够连接一些“资源”,要么就是希望大咖能够像仁波切一样,给自己把把脉,安抚安抚。
不久之前的世界环境日,我正好就在这样的饭桌上。恰好坐在大咖的右边的右边。所以,在大家推杯换盏的时候,无意旁听了大咖左边与大咖的各种吐槽。
大咖左边的公益人,我第一次见,但是,在他们一来二往的对话当中,得知原来这就是圈内久闻大名的公益人。她面色憔悴,略带疲惫,与焦虑。整个过程,她几乎都没有动筷,而是在诉说着一件事情:当初某机构邀请她到某地为某项目提供咨询服务,最终某地的这个机构获得几十万政府购买服务,某机构就打算以此为契机,成立一个公司。
这可能是作为咨询,最理想的状态了,用自己专业所长,为草根机构提供支持,并取得了成效。
但是,问题来了。
她与在地机构负责人之间却因此产生了分歧。从我的观察来看,不管做出哪一种抉择,她都会被当下的一些纷扰所困。
大咖说:你能不能放下?
02
放下
放下!也许我旁观过那么多草根组织创始人的一种无奈的常态。
我曾围观过在一座绿树如荫环境静谧的寺庙里举行的公益人聚会。大家每个人上前自我介绍。有一位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男士上台,第一句话就让众人鸦雀无声:我离开了我创立的公益机构……
窗外,佛音梵声,不绝于耳,清风习习,云淡风轻,波澜不惊,背后却有可能是充满着刀光剑影的故事。而眼前故事的主角之一,选择了“放下”!
关于公益创始人“放下”的故事,完全可以出一本厚厚的书。
昨天,在公益行动者破冰中心拥有着212位公益人的微信群里,大家一大早就在聊这个话题。
康定翼亚平说:往往社会是支持的,但团队内部和相邻团队各种猜疑与反对。
破冰中心发起人冯永锋立马出来“问诊”:这个很好破,就是背靠背,一致对外。我破过好多团队这样的内讧。
“靠背带盐人”就这样插入了广告,接着说:一切势能要转化为动能。动能才可能再存储为势能。
精灵(风行户外)青年创新公益中心立马跟上:外部的压力可以理解,内部的才恶心。
“靠背带盐人”冯永锋再度发言:团队一旦有了钱,注册了机构(有了职位),基本上都会内讧一阵子。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分立,对外,把精力对到业务本身。让难题来冰镇内心的冲动。
某“冰友”接力话题:往往是发起人成功创立了机构,却面临被理事会罢免,怎么破?
“靠背带盐人”冯永锋:再发起呗,大家是做事,又不是搞人!以前是人被组织踩,现在要人踩着组织发展。
仁德千里马基金秘书长何泛泛默默打了很长的文字,丢到群里:
我来总结一下作为旁观者观察的草根机构三部曲:
第一部:发起——恨不得把你所在地最高能的人都纳入理事会,一起为公益助力。
第二部:内讧——注册成功了,有项目,有钱了,甚至有些还没有钱没有项目,就开始内讧:我们到底谁说了算?
第三部:放下——发起人退出,二次创业,这时候的理事会全部都是三亲六戚,用一种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实现了机构的一致性。
一位可能需要打马赛克的公益伙伴发言:其实你把机构当成一个公司来理解,那就顺当很多了。
公益人陈辉辉:哎,似乎好多人都遇到了类似问题,而且不断重复。
海峰—凉山公益人:其实有些公益人是自我陶醉,组织成员不一定都是一个理念和目标,所以内讧频出,管理也是问题。
踏歌而行杜一鸣:所以共同的理念和目标是基础。
又一个佛系破冰师!那么,什么才是对的人?怎么样才能找到对的人?
03
眼神
最近流行一首歌,方文山写的词,其中有一句已经成为网络梗了: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本人觉得这句后面的词才是内涵所在——
“确认过眼神 我遇上对的人
我挥剑转身 而鲜血如红唇
前朝记忆渡红尘 伤人的不是刀刃
是你转世而来的魂
确认过眼神 我遇上对的人
我策马出征 马蹄声如泪奔
青石板上的月光照进这山城
我一路的跟 你轮回声 我对你用情极深”
这写给“对的人”的歌。而这何尝不是写给“对的公益合伙人”的歌?
我们先把公益放一边,看看商业世界。
据说,超过六成的初创公司死掉,就是因为内讧。内讧的结果无非就是公司倒闭、投资人清算资产、分道扬镳、另立门户。
商业走的路,公益何尝又不是正在这道上磕磕碰碰坎坎坷坷!
“靠背带盐人”冯永锋在2016年就曾写过一篇文章《筹到新钱后的第一件事,是内讧》:“几乎所有的新成立团队,在拿到第一笔资助的时候,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内讧。互相之间揭发同伴隐私与短处,互相说自己当年做得如何地更多,互相说自己要做的事如何比对方要做的事更在理,互相说对方是骗子自己才是真神。”
这一两年,因为私董会,有幸旁观了许多公益人的发展片段轨迹。
在我们接触的大多数民间公益组织或团体中,这样的共识已经达成:民间公益具有结构简单、流程清晰、财务透明、做事细致的优势。
而我们接触的公益机构的发起人大都都是情怀担当。如果你与他们不熟,你们可能无法想象他们全身心投入是为何?甚至他们连自己都调侃自己:有这份毅力,卖面膜做微商可能早发了。
04
礼物
有句话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一些商业领域可能很顺溜的人,进入公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们竟自废武功一样,失去了许多东西。
他们将面临诸多磨难,除了面临内部管理、捐助渠道等问题外,没有足够的筹资能力和相对固定的善款来源也是民间公益明显的短板。
而一旦资源与资金到来,如何消化这些资源,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另外的磨难。当然,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你甚至会在脑海里出现过一万次放弃的念头,以及可能会有一千次对自己质疑与否定。
但是,庆幸的是,你还是再度回归。你站在台上,云淡风轻地以此开篇:
我离开了我创立的公益机构……
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是生命馈赠给你的最好礼物!
最后,抖一个鸡血吧:我们都应该感恩公益之路上的一切磨难!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