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到惊喜的是,《猫的九故事》中的猫并不全是司空见惯可爱的模样,而是各有各的脸孔。
以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猫岛》作为开篇再合适不过。从猫在日本民俗文化中的踪迹可以看出,日本文化中的猫似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狐有着相似的形象和地位——灵性精怪又带着一丝妖的隐意。
随后的八篇短文中,三篇是各位作家与他们的猫,或许是读过《我是猫》,三篇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夏目漱石的猫之墓。《我是猫》中的猫儿从头到尾都没有名字,和人类保持距离,总是一副冷眼观人间的疏离样子,自称吾辈,活像个老大爷。《猫的九故事》中收录的《猫之墓》中,猫儿仍是没有名字的,但却让人窥见了夏目漱石难得一见的柔软。很多读者认为《猫之墓》文字淡漠平常,讽刺了家人对猫儿漠不关心,却在猫儿死后又怀念它。但夏目漱石讽刺时能说“每当我看见主人的麻子脸时,我总是不免要想,主人究竟是得了什么报应,长了这么一副奇怪的脸,竟然还厚颜无耻地呼吸这二十世纪的空气。”,但表达爱意却要说“今晚夜色真美”。让他大段写多爱猫儿,对猫儿的死多悲伤才离谱。猫之墓前半段满是夏目对猫儿的凝视,猫死后则是写家人给猫做墓,用猫饭祭奠猫儿,对他自己的心声描写甚少。猫儿的死对夏目来说是种缓慢而钝的慢性疼痛,夏目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者说我更愿意相信这种解读。
其他五个短篇是关于猫的奇幻故事,篇幅有限,所以故事都不会太复杂,萩原朔太郎的《猫町》最得我心。倒不是说《猫町》的故事有多曲折精彩,而是它让我想起了小津安二郎的那句“以余味定胜负”。《猫町》铺垫很长,大部分笔墨在营造一种光怪陆离的氛围,类似恐怖片的背景音乐,引导人进入萩原朔太郎架构的异世界。诡谲之处不在于有多少奇异,而恰恰是太过正常,太接近现实,完美得让人不安。直至让人周身发毛,诡异感达到顶点的那一刻,就像今敏的《红辣椒》镜子破碎的那个镜头,世界忽然在眼前撕开一个口子,拉着人的感官不由自主地下坠,却又在读者期待进一步的刺激时戛然而止,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社交网络上满屏的可爱猫咪让人的思维不知不觉中开始偷懒,提到猫咪自动贴上可爱、温馨的标签。九位日本大师,九篇猫的故事,各种性格各色形态的猫,才更接近灵动有趣的猫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