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公众号里说,一本日本人日野原重明写的书,名字叫《活好》。这位老先生活得是挺好的,他100岁的时候开始写诗,102岁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和童话绘本,103岁的时候第一次挑战骑马,105岁写了这本书。
书里这么一句话:“如果寿命足够长,我们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时间来探索未知的自己。虽然一个人不可能彻底明白自己,可是越来越了解自己所带来的喜悦,远远胜过年老体衰的痛苦。”这句话足够棒,因为它回答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变老的时候,是不是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糟糕?
从小城市的采访来看,大家一致的认知,一定要多生孩子,年轻苦一点,累一点,没什么,那怕几十年如一日的凌晨四点起床,只要老了有儿子伺候,就足。只要自己的棺材有儿子孙子抬着就好。大城市的采访就不尽然了。以及很多九零后。逻辑思维里分析道,看过这本书,了解到至少有一件事,变老之后变得越来越好的,那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岁数越来越大,了解世界的能力肯定是下降了,但是,对自己的探索是可以渐入佳境的。你看,要想老年生活得快乐,就得形成探索自己的习惯和乐趣。
其实作为改革开放后的出生的大部分人,真的是还是那个观念吗?一定要有儿子,一定要老了儿孙满堂吗?日本作家写的书,在小城市的和他同龄的会认可吗?我想很难,这本书也许对很多见识过世面和接受了新思维的洗礼的有用。活好还是活久,怎么才算老年圆满?to be or not to be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