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写下《江城子.记梦》这首悼亡词时,妻子王弗已经过世整整10年了。
梦见结发妻,回首往昔,朝朝暮暮,当时只道是寻常,却留下了一生绵绵不绝的哀伤和思念。
苏轼十九岁时和王弗喜结连理,当时王弗年方十六。和王弗结婚时,苏轼还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更没有出大名。
王弗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过自己读过书。不过,婚后,苏轼每当在书房里读书诵文时,王弗便在一侧陪伴。
有趣的是,当苏轼背文卡壳时,王弗便会在一旁提醒他。
于是,苏轼问她是否熟读诗书,王弗总是含笑道:“略微知道。”
不过,苏轼很快就发现,王弗不仅贤惠端庄,而且有着超凡的见地和学识,这让苏轼又惊又喜 。
而王弗更厉害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王弗对苏轼帮助最大的,莫过于“幕后听言”。
凡是来过家里的客人,只要王弗听他说过几句话,就能准确地把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分析给苏轼听。
每次苏轼在客厅与好友诗词歌酒茶,王弗便在帘后,细听他们的讨论之词。
等到宾客离去,王弗才婉言规劝苏轼,少与那些人来往。并点明谁有攀附之意,谁又说了奉承之言。
王弗的这些学识见地和才华,在婚后向苏轼一一展现了出来,也让苏轼深深爱上了她。
而王弗,也成了苏轼最好的贤内助,陪伴他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婚后不久,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并于次年进士及第。当时,父子三人至洛阳时,正当三月,暮春时节。
苏轼思念王弗,就曾写下: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不过,天之骄子却磨难重重,先是丧母,不得不回乡丁忧,再回朝时,他又写了《蝶恋花》, 表达了对妻子的依依不舍。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是典型的先成婚再相识,再到相爱相知。
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山盟海誓,而是读书,吃饭,工作,起居,朝朝暮暮的生活琐碎。
但正是在这种细水长流的平淡相守,日日相伴的烟火生活,才是爱情最真实的样子。
然世事总无常,苏轼与王弗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王弗便于27岁离世。
王弗的去世,给苏轼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打击,他亲自给妻子撰写墓志铭。
即便妻子离开10年, 他依然念念不忘,时常在梦里与她相会。
苏轼不仅将王弗葬在了自己先父母墓的旁边,还在墓旁遍植松柏以托哀思:
“老翁山下玉渊回 ,手植青松三万栽”。
王弗,是苏轼生命中最美的点缀,也是苏轼这一生最难忘的爱人。
王弗去世的当年,苏轼就写了一首《翻香令》: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馀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不过,自此,王弗离世后的三年里,苏轼一首诗,一首词,都没有写了,沉默了三年。他深陷丧妻之痛,痛彻心扉。
自从王弗离他而去后,身边再也没有人提点他了,也因此,苏轼就此开启了波折的下半生。
若是有王弗在身边,或许苏轼就能避开“乌台诗案”,不会吃那么大的亏了。
十年之后,苏轼被贬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知州,在一个冬日的夜晚,苏轼梦见了王弗。
梦醒时分,他思念王弗,情感迸发,于是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亡词,绝唱千古,感天动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离去了,但苏轼从未忘记过她。
真正刻骨铭心的思念,从来不会形诸于口口声声的碎碎念,只会默默埋藏于方寸之间那块柔软之地。
因为深情,自然难忘;因为难忘,自然断肠。王弗只陪苏轼十年有一,却让苏轼思念一辈子!
爱一个人,痛莫痛过爱别离,生死两茫茫,此生再难忘。梦中一见,只能相顾无言泪千行!
所以,真正的爱情,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跌宕起伏,而是在烟火气的生活里,男女朝夕相伴,平淡相守。
在朝朝暮暮的琐碎中,相互成全,共同成长,彼此不离不弃,这才是最真挚的爱情。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