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母亲从老家来了,我接她到我的家。
中午吃了烩面,没吃完的带回家了,下午热了热,继续吃了。然后给母亲讲了讲静坐呼吸的做法,她居然一下子就有感觉了。
我领着母亲出门转悠,一边继续提醒她注意呼吸。转了我们走的四分之一路程就回来了,母亲说累了。
路上看着她看见路牌,专门走过去认字,我很想说,也不告诉我一声,就自己去了。幸亏我是在她身边啊。
母亲看看这里,看看那里,说是要记住。我说时间长了,就会记住的。
路过小区里的敬老院,我心里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带着母亲,就像多了一个孩子似的。要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她啊。
期间母亲讲起她当时在老家担忧我老公工作的事儿,头都晕了。
我感慨说,老年人的心理真是需要注意啊,父亲怕是焦虑太很了吧。
晚上给母亲灸了灸左手的合谷穴和少府穴,她只说瞌睡,就睡了,那时还不到8点。
睡前给母亲说,不要管我,我睡得晚。结果到了10点多,母亲翻个身醒了,一把抓住我右手,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啊?”“你吃饱了撑的吧!”我怒气冲冲地回答道。
结果就是,你看,时间更晚了,我更睡不着了,担心她会不会因为我的这句话睡不着。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张力,从前我说不出那句话,可是我会憋着,憋到内伤。
现在我说出来了,我又担心到睡不着。
母亲的关心,如天下的母亲的关心一样。可是,从前,我没有接住,现在依然还没有。
为什么呢?
我觉得心里的情绪压力锅嘟嘟嘟冒着热气,我一点儿睡意都没有。
母亲躺在我旁边,我却心不静。
那由此推及到其他人,大概是一样的吧。
明明一个在表达关心,另一个却不领情。我不明白为什么,想来,要是明白的人多了,也不会说出“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心碰到了驴肝肺”吧。
试想一下,哪个家长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可是为什么,家长们的关心却不能被吸收进孩子的生命呢?
我还是不明白。
大概我说苹果“要早睡啊”也是一样的吧,简直是诅咒一样的话语,让听到的人立马升起对抗的情绪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呢?
就像以前我觉得苹果的大便容易干,不是在早上,而是在下午或者晚上。我总是不由问她大便了吗?她似乎有点尴尬,总是说没有或者在哪儿上过了。
我想起母亲总问我,老公给我打电话了吗。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烦躁得想蹦起来。她是在表达关心,可我感受到的却是诅咒。心里的不耐烦就会冒出来,滋滋生长。
又或者在母亲面前,或者在别人面前,我都是个紧绷的状态,敏感地觉察到她背后的语言:我就怕你做不好,你不行,你会搞砸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我怎么那么不喜欢听她问我呢。
关于睡觉的事情,那估计就是,按我说的做,你该去睡了。包含着责备的语气吧,这时候,防御自我就会跳出来,不再考虑她说的话,而是对上了她的情绪。
估计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吧。
你看,那个敏感羞愧多虑的我,上线了。
闭上眼睛,我感觉到后腰的地方有些酸痛。
母亲的情绪,她自己负责。我嘴上这样说,我以为我已经意识到了。实际上,我还会再次掉进这个坑里。
那感觉就像我拼命举着伞,想要抵挡风雨。却发现,风雨是自己人带来的。我拼命想要护你不受伤害,却不顾你刺了我一剑。
或许,那个曾经如此这样努力注意父母情绪,唯恐他们吵架生气的小娜娜,此刻来到了我身边吧。
那就欢迎你的到来吧,谢谢你。谢谢你曾经以自己的方式保护我,以你小小的肩膀承受着父母的情绪压力。你真是辛苦了。现在你再次来到我心里,我愿意在心里给你一个家。欢迎欢迎。
以前我小的时候,害怕你们吵架。所以我努力察言观色,放弃自己的感受,只为了你们能开心一点。后来我养成了不表达自己的习惯,我与我自己很遥远。现在面对年迈的你,我的不逊言语脱口而出。伤了你的心,也伤了我的心。我想你已年老,我不可口出不逊。
可是,我好委屈啊,母亲,做你的孩子,是要我一辈子都憋着吗?小时候是因为害怕,长大后是担心你们心里不好受。那我呢?那我呢?那我呢?
我就该闭嘴吗?我就该做个哑巴吗?我的声音不被祝福吗?我像那钻进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是的,你没有看错,母亲一句话,我大半夜还睡不着。我也不知道她睡着了没有,我心不安。
悦听风雨友友写了一篇文,关于毛绒玩具的。里边有些话让我有感触,她说那些娃娃,她可以对着她们发泄一下情绪,却不担心她们说她。
这大概道出了我们和其他物之间的关系吧,比如玩具,比如香烟、酒、游戏之类的。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这些事物面前,没有责备的声音,你可以肆意做一下自己。
得嘞,我且玩一会儿再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