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临睡前,儿子提出让我陪他搭一会儿乐高。
我看看时间不早了,就和他商量:「搭乐高和讲睡前故事,你只能二选一。」
结果他选了乐高。
等搭完乐高,他却耍起了「赖皮」,非缠着我要再讲一个故事。
我摇头:「不行啊,要遵守我们之前的约定!」
看我这么坚决,小家伙脸皱了起来:「妈妈,我打扁你的头!」
看着儿子的样子,我心里觉得即好气又好笑。
小小的人儿,说出这样的「狠话」,他是怎么了?又是跟谁学的呢?
朋友小毅提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让人忍俊不禁。
她第一次听到大人说「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时,觉得这句话即押韵又有力,实在「太酷了」。
放学回家,妈妈一喊她,她立即「学以致用」。
谁知妈妈听到后先是一愣,然后就是严厉地质问:「在说什么呢?你这孩子怎么可以说脏话?」
她不肯认错:「为什么你们大人可以说,我就不可以?」
后来,就被妈妈打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很常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有一点让父母很是困惑: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开始乱说话,说狠话了?
除了「打死你」,他们还会说「滚、杀、剁……」,话怎么狠怎么来。
这哪是孩子说的话啊?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或者熟人面前,从孩子嘴里突然冒出来的这些「脏话」,会让父母很尴尬。
为人父母不由得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就说这么凶狠的话,长大了还得了?
说「狠话」,是一个孩子语言发展的必经阶段。大人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反抗强烈,越是喜欢说给你看。
「我不同意,我不开心,我不喜欢……」其实是孩子在表达不满的心情,他实际上是在说:「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帮帮我吗?」
孩子的话有多「狠」,他们的心里就有多么地需要你。
当孩子说狠话时,父母的反应很重要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说狠话」,很多时候反映了孩子「不被看见」的委屈。
当孩子说狠话时,父母的反应很重要。
回想起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网友亚亚至今还记得心里的那种恐惧。
有一次表妹来家里玩,妈妈非要她把心爱的娃娃给妹妹玩。她气极了:「你是个坏妈妈,我要咬死你。」
她的妈妈一听,生气地说:
「你咬死我吧,咬死我,你就没有妈妈了。」
「让你爸给你找个后妈,天天打你。」
她吓得哇地一声哭出来,连续好几个晚上都做噩梦,梦见妈妈不要她了。
父母在生气时说的话,孩子会信以为真,在心里难以释怀,激起深层的不安和恐惧感。
《小欢喜》中宋倩在前夫家看到女儿后,情绪崩溃,对乔英子大发脾气。
哪知女儿被逼急了,说出「更喜欢小梦阿姨」,「我讨厌妈妈」的话。妈妈一听「炸」了,伤心欲绝地给了女儿一记耳光。
母女俩对彼此说的狠话,是互相攻击的武器。
可孩子说狠话,大人不能跟着发泄情绪。你的气可能过一会儿就消了,可是对着孩子发脾气产生的后果,却可能是日后难以弥补的。
「漠视」孩子的狠话,转移注意力
小时候有一次走亲戚时,要过一道沟,走到沟边上的时候,我生气地对外婆说:「外婆,我要把你推下去!」
此话一出,所有的人都停下了脚步。
我妈把我拉到一边问为什么,我委屈地说:「我也要当外婆的亲孙子啊,我不要当外孙。」
原来刚才外婆跟亲戚们一一介绍她的孙子们,介绍到我时说:「这是我的外孙。」
当时,小小的我一直认为外孙不亲,所以非常伤心。
知道原因后,在场的大人都大笑起来,没有人因为这个责骂我。外婆摸摸我的头,牵起我的手一起继续往前走。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段经历还满有趣的,心里有一丝丝甜甜的滋味。
孩子说出伤人的话,大人没往心里去,这事也就过去了。
遇到孩子说狠话,我们还能怎么做呢?
耶鲁大学的保罗·布卢姆博士说:「这只不过是孩子的语言学习。一句脏话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他们以后才会逐渐了解到这些话犯了禁忌。」
4岁前的孩子,说狠话、脏话,只是对「有力量」的话很敏感。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他们并不知道是骂人的话。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冷处理。一段时间后,孩子自觉没趣,就不会再说了。
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我们还可以多给他们读经典的绘本,多让他们接触美好的语言,和韵律。
对真善美有感知的孩子,自然就会对脏话免疫了。
孩子说狠话,父母怎么做?
当孩子长到5、6岁以后,他们已经明白脏话、狠话的意义了,大人就要及时地制止。但是,这种制止,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要讲究技巧。
识别孩子的情绪
《妈妈是超人3》中,嗯哼因为妈妈忙着照顾小客人,没有照顾自己而生气,并放出狠话:
「永远都不要再跟你讲话」,「再也不想和你一起玩了」,甚至要和妈妈「绝交」。
「你觉得妈妈爱别人了,不爱你了,是吗?」霍思燕抱着嗯哼,两个人一起躺在地上。
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大人理解,嗯哼慢慢平静下来。
「说狠话」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不满的情绪。
不马上回应孩子的「话」,而是get到孩子真实的小情绪,很容易就能引导开。
翻译孩子的「语言」
《游戏力》中说:作为大人,要学会翻译孩子的「语言」,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要。
书中有一个例子:有一天孩子回家把书包一摔,抱怨「今天的作业真是蠢透了。」
其实他的情绪是沮丧的,因为他还不会做分数的习题。
如果你能和他一起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他真正想说的是,「妈妈,你能不能帮我一起做分数题。」
很多时候,孩子要的很简单,一个爱的抱抱、爱的亲亲、爱的表白,就足够了。
屡教不改,就要给小惩罚
前面的视频中,还有一个小细节。
当嗯哼一连串地说出狠话后,霍思燕并没有马上去安抚儿子,而是指出:「今天的你真的很不乖」。「你没有帮我一起照顾小客人」。
霍思燕要告诉儿子,「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有些话是不能被接受的。不能只顾着发泄情绪,别人的感受也很重要。
接受是有条件,有范围的,如果超过界限,就要受惩罚。
就像李玫瑾教授认为的那样,孩子的最佳管教期是0-6岁,越小教育,效果越好。
所以,如果孩子经常说狠话,父母的适当批评非常必要。
只是批评要讲究原则和方式,比如,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就事论事,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等。
孩子说狠话,就像对哪款玩具着迷一样,只是阶段性的。
对待这些生命中的小插曲,如果我们心态平和,风波很快就会过去。
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一直都在」,成长路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在育儿的道路上,星空与您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