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体缺陷极度敏感,不惜以代价地追求天然、完美,是多数人的常见心理。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经典案例。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的病情需要终生服药以维持血压的正常,但必然有一部分此类患者无法接受“每天服药、终生服药”的麻烦,而选择拒绝服药或其他极端行为。再比如总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对“终生服药以维持血糖稳定”有强烈抵触,铤而走险,最终被送进重症病房。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常见。
这种现象完全是“追求完美”的心里习惯在作怪。要知道,世事没有完美,只有平衡,满足与遗憾是维持平衡的矛盾共同体,缺一不可。我们只能尽量接近心中的理想状态,接近的过程才是常态。
引起这种现象或心理的另一个因素是没有在麻痹大意上吃亏的教训,因为症状不明显,病情不紧急也不痛苦,所以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试想一个刚刚摔断腿的病人当然不大可能拒绝治疗,可这并不是因为骨折的病情较糖尿病更严重。
总而言之,存在这种问题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一个共同点:短视。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人体肉身的本质是什么,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告诉我们积极、耐心、不厌其烦地维护我们的身体是目光长远,有能力活在未来的优秀的人生智慧。
从某个角度看,人体肉身是思想用来实现目标的工具,以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性能协助思想意识完成目标是其存在的意义。每个人依托于肉身行走于世间,领略人生百态,作为工具的肉身要遭受损耗,需要给予适当的维护,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无非是有些人很幸运地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做太多维护,有些人需要每天多花点精力而已。
和菜头说,不愿意维护自己身体的任,9要么是家里有矿,要么是大修有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