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的第二本财报相关的书籍书名叫《轻松读懂财报》,作者是一位日本人。作者曾做过会计师也做过证券分析师,拥有两个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财报。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在本书中分别从证券分析师视角和会计师视角教大家如何审阅一份财务报表,最后给出了自己形成投资决策的方式。
这个题目非常吸引人,都说要学会投资得先学会看公司财报,可动辄几十页满是数字的报表实在让人望而生畏,“轻松读懂”着实非常诱人。但我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觉得也许作者觉得轻松是因为有几十年的从业经验吧,在我这样的初学小白来说,这本书看起来一点也不轻松。
作者首先写了该如何解读财务报表,有了上一本书的基础,这部分看起来还算轻松,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不再赘述。紧接着揭露了虚增获利以提高股价或隐藏获利以合理避税的一些手段,教大家如何辨别虚增获利,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借助损益表虚增获利
借助损益表虚增获利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最大限度提前认列获利:将未来的获利挪到当下,也就是向明天借钱,如果之后的营业利润没有大幅增长,那么只能恶性循环下去直到崩盘。提前认列获利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栏下,应收帐款会突然增长。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在客户尚无付款义务时(货物已出,但客户尚未验收)提前认列收益
2. 将预付了款项但尚未提供服务的部分提前认列
3. 请关系密切的生意伙伴购买己方产品,再在下期购回
最大限度延迟认列支出费用:延迟认列支出时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增加。
1. 将费用变为资产,每年摊提
2. 推迟摊提,延长摊提期
3. 用每年平均的折旧方式取代加速折旧法
利用资产负债表虚增获利
由于当期的资产增量来源于净利润,故资产增加则净利润相应增加,故原理之一就是“膨胀资产”,即设法增加资产价值。这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会增加。同理,当期偿还负债的部分也来自于净利润,故负债减少则净利润相应增加(费用减少),这时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减少。主要方式如下。
膨胀资产:出售属于账外利益的股票、土地或建筑物,以制造获利;或者利用并购、重组等机会,重新评估固定资产。
竭力避免认列负债:不认列准备金挪作他用,如此一来,获利会有明显的上升,但未来一旦出现风险,则损失将扩大。
通过合并报表虚增获利
收购市值低于自己的公司,此时不仅净利润增加,还会因收购后市场变化有延迟,而使市盈率不会迅速下降,使得公司市值增加。延长商誉的摊提期限和延迟认列折旧费用原理一样;将子公司部分股票高价抛售则类似前述“膨胀资产”;最后一条是将不良资产转移给不在合并报表范畴内的其他企业,然后重新评估资产。使用合并报表后,营业额和利润都会大幅增加,同时费用中增加一些商誉带来的费用。
之后作者从证券分析师和会计师两个视角来审阅财务报表,审查要点如下:
证券分析师视角
1. 会计处理方式是否改变?
2. 营业现金流量是否增长?
3. 营业现金流量可以独立供给投资现金流量,还是需要进一步筹资来完成?
4. 营业现金流量占营业利润的比值是否在60%-120%?
5. 营业净利润大幅增加,营业现金流量是否随之增加?
6. 营业收入是否独立成长?营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如何?营业净利润、经常利益的的增长幅度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是否成比例?
7. 资产收益率是否增加?
会计师视角
资产负债表
* 对比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增长率与营业额的增长率
* 按(应收帐款+应收票据)/(营业收入/12个月)计算前期与本期,进行对比
* 对比前期与本期存货,是否增长
* 观察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度和占比
* 观察固定资产额度和折旧方式
* 观察商誉额度,占营业额的比例以及摊提期
* 观察是否有递延资产,金额多少,占比多少,与前期相比是否增减
* 准备金和预收收益金额是否过多过少,与前期相比是否增减
* 是否发行了债券(尤其是可转换债券)
* 观察股本、资本公积金与保留盈余三者的增长情况
* 观察尚未实现的重估增值比例
* 观察优先认股权和少数股权的比例
损益表
* 比较营业利润率与该产业平均水平,注意管理销售费用的增减
* 观察非常损益的计提项目以及金额是否过多
* 观察企业所得税税率
现金流量表
* 比较营业现金流量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
* 计算营业现金流量占营业净利润是否为60%-120%
* 计算权责发生额是否过高
* 观察营业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与融资现金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他
* 是否出现变更项目
* 是否有担保品、负债、收购公司介绍、期后事项、诉讼等内容
最后,通过两种视角的审阅得出该企业获利是否真实的结论,再结合市场观点进行决策。这里用市盈率代表市场观点,如果目标企业市盈率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市场评价高,反之亦然。
在自己观点和市场观点两个维度上审视,产生了四种情况:
1. 自己认为企业获利真实,市场评价高 —— 等待时机进行投资,这类企业股价一般已经很高,上升空间不大,最好是等待外界突发的负面信息,责任不能归咎于企业的事件发生后,趁股价大幅跌落时进场。也就是“静待良机”。
2. 自己认为企业获利真实,市场评价低 —— 这类企业可以直接投资,此类企业往往对获利和下期业绩预测呈保守态度,导致市场评价不高。一旦外在条件好转(如原材料价格下降等)会迅速反应在获利上。
3. 自己认为企业获利虚假,市场评价高 —— 尽快抽身,该类企业出于某些目的为了维持自己的高股价而在财务报表上进行会计操作虚报获利,很可能已经在崩盘的边缘了,越早抽身越好。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能掌控风险又早已洞悉企业的获利本质。也许会推荐这类公司,同时自己先买进,将股价拉高。然后在大量散户涌进,股价被推到新高时再卖出,从而狠狠地赚一笔。而没有相应财务知识的散户们还真的以为这是一只绩优股,从而被套牢。
4. 自己认为企业获利虚假,市场评价低 —— 由于股价本身就较低,即使卖出获利也不大,但尚不知企业还会有何种负面信息。因此购买这类企业最好谨慎,持观望态度,切不可因为便宜就盲目购入。
最后,希望大家养成投资前先看财报的习惯,并且即使再投资后也应当定期看财报,以便掌握企业获利是否真实不虚,从而作出决策。但这着实是一项又累又难的工作,但谁说人生是容易的呢?
网友评论